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牛科简介和反刍亚目的分类介绍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牛科简介和反刍亚目的分类介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牛科简介

目录

1拼音2中文学名3拉丁学名4别称5界6门7亚门8纲9亚纲10目11牛科动物的起源12牛科动物的分布13牛科种类13.1高角羚亚科Aepycerotinae13.2狷羚亚科Alcelaphinae13.3羚羊亚科Antilopinae13.4牛亚科Bovinae13.5麂羚(小羚羊)亚科Cephalophinae13.6马羚亚科Hippotraginae13.7羊亚科Caprinae13.8苇羚亚科Reduncinae

1拼音

niúkē

牛科(学名:Bovidae)又称洞角科,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的偶蹄目。“洞角”一名是由于本科动物的角中空。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角与鹿类有极其明显的区别。通常情况下,1岁以后的雄兽和雌兽的头骨上都长有一对粗大的角,角的形状在各种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外边包著一层角质套,角质套可以脱下,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角”,牛科动物也因之被称做“洞角”动物。角不分叉,外面还有一层坚硬的角套,角套为空心,套在骨质的角心上,并且随着角心的生长而扩大,所以也把它们叫做“洞角类”。与鹿类具有的实角不同,牛科动物的角上没有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除了北美洲的叉角羚羊的角是分叉的,而且每年换角套外,一般牛类的洞角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而且不更换角套。

2中文学名

牛科

3拉丁学名

Bovidae

4别称

洞角科

5界

动物界

6门

脊索动物门

7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8纲

哺乳纲

9亚纲

真兽亚纲

10目

牛科

牛科Bovidae是有蹄类中最成功最进步的一科,包括现存半数的有蹄类。牛科多雌雄均有角,骨心和角鞘终生生长,门齿和犬齿均退化,反刍功能完善。牛科种类繁多,其科以下的分类争议也多,可以分成多个亚科和族。

11牛科动物的起源

牛科动物起源于中新世,是由原古鹿类分化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向着很多复杂的适应辐射方向发展,欧亚大陆是它们早期发展的区域,以我国为中心的亚洲中部和东部地区是早期偶蹄类辐射的中心地区,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层中被发现,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转角羚羊等。

在中新世时期的北美洲出现了叉角羊,是牛类分化出来的一支,体形似鹿,它们既有扁平而弯曲且不脱落的角,又有鹿角似的分叉结构,现在大部分种类已经绝灭,仍然生活在北美洲大陆的叉角羚则是叉角羊分化中残存的种类,被看作是介于鹿类与牛、羊类之间的一个类型。

12牛科动物的分布

牛科并非起源于非洲,但是现在在非洲却最为繁盛,其中有些亚科是非洲所特有,有些虽非非洲所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种类最丰富。在非洲之外,亚洲牛科的种类也较丰富,欧洲和北美洲也有少数,而南美洲和大洋洲没有原产的牛科动物。

13牛科种类

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

在牛科动物中,一般将牛属、水牛属、倭水牛属、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的动物通称为牛类,共有大约16种。牛类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很可能起源于原始的羚羊类,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高大而健壮,四肢粗壮,达到顶点的便是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牛类的共同特点是雄兽和雌兽头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并且紧靠著枕骨的两侧长出,角的基部远远地分开,吻边没有毛,尾巴较长,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间没有臭腺,雌兽有4个***等。

牛属***有8种,其中包括家牛和它的祖先原牛和瘤牛。现在世界上大约饲养著11亿只家牛,大约500个品种,依照其用途分为乳用种、肉用种、肉乳兼用种和肉用与劳役兼用种等。一般认为欧洲系的家牛是在大约7000年以前由生活于欧洲及非洲北部的原牛经过人工饲养、培育而成的,原牛体形雄伟,颈部有小的肉垂,头顶有饰毛,从前的数量很多,后来随着森林被大量采伐而逐渐减少,并于1627年绝灭。亚洲系的家牛的祖先可能是生活于印度的瘤牛,这两个家牛系是否同种尚不清楚,但家牛都是它们的后代,以及它们的杂交品种,共同特点是角的横断面都呈圆形,背部低平,有13对肋骨等。

WilsonandReeder(1993)的分类系统。

13.1高角羚亚科Aepycerotinae

高角羚属Aepyceros

13.2狷羚亚科Alcelaphinae

狷羚属Alcelaphus

角马属Connochaetes

转角牛羚属Damaliscus

礼氏狷羚属Sigmoceros

13.3羚羊亚科Antilopinae

沙羚属Ammodorcas

跳羚属Antidorcas

印度羚属Antilope

大耳羚属Dorcatragus

瞪羚属Gazella

长颈羚属Litocranius

犬羚属Madoqua

岛羚属Neotragus

山羚属Oreotragus

侏羚属Ourebia

原羚属Procapra

小巖羚属Raphiceros

13.4牛亚科Bovinae

美洲野牛属Bison

牛属Bos

蓝牛属Boslaphus

水牛属Bubalus

非洲水牛属Synceros

非洲林羚属Taurotragus

四角羚属Tetracerus

林羚属Tragelaphus

牛亚科Bovinae是分布比较广泛的亚科,也是仅有的可见于非洲和亚洲之外的两个亚科之一,但是分布中心还是在非洲和亚洲南部,其中亚洲东南亚最近还有新种被发现。牛亚科多体型较粗壮,其中包括有角类中体型最大的成员,不善于奔跑。牛亚科可分成牛族Bovini、蓝牛羚族Boselaphini和薮羚族Tragelaphini。牛族包括现存有6个属,其中多种驯化成了家畜。牛属Bos是牛族最大的一属,野生种类分布现局限于亚洲南部、东南部一带,北到青藏高原、南到爪哇,其中牦牛Bosmutus生活于青藏高原,其它现存牛属成员除了家畜外均生活于热带森林和林地。水牛属Bubalus仅水牛Bubalusbubalis,也有人分出不同的种,已经被驯化成家畜,另有少数种群生活与南亚和东南亚的少数地区。水牛属史前曾经到达我国北方地区。倭水牛属Anoa是牛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有3种,分别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民都洛岛,数量稀少。非洲野牛属Syncerus仅非洲野牛(非洲野水牛)Synceruscaffer,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树草原和森林地带,是非洲仅有的牛属动物,也有人将热带雨林中的分出单独的赤水牛(刚果野牛)Syncerusnanus,二者外形和习性均有一定差别。野牛属Bison是唯一分布非洲和亚洲以外的牛亚科成员,包括美洲野牛Bisonbison和欧洲野牛Bisonbonasus两种,欧洲野牛数量稀少,现处于半野生状态,美洲野牛曾经是美洲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但一度几乎被捕杀殆尽,经过保护得到了恢复。蓝牛羚族现为南亚的特产,有蓝牛羚Boselaphustragocamelus和四角羚羊Tetracerusquadricornis两种,蓝牛羚是亚洲体型最大的羚羊,四角羚羊则是唯一有四个角的羚羊。薮羚族使非洲的特产,其中德氏大羚羊Taurotragusderbianus世界上最大的羚羊,体型和牛相当,紫羚羊Boocercuseuryceros则是最大与最漂亮的森林羚羊。

13.5麂羚(小羚羊)亚科Cephalophinae

小羚羊属Cephalophus

普通小羚羊属Sylvicapra

13.6马羚亚科Hippotraginae

马羚属Hippotragus

长角羚属Oryx

旋角羚属Addax

13.7羊亚科Caprinae

藏羚属Pantholops

高鼻羚羊属Saiga

鬣羊属Ammotragus

羚牛属Budorcas

山羊属Capra

塔尔羊属Hemitragus

鬣羚属Naemorhedus

雪羊属Oreamnos

麝牛属Ovibos

盘羊属Ovis

巖羊属Pseudois

巖羚羊属Rupicapra

羊亚科Caprinae是牛科分布最广,成员最复杂的一个亚科,成员之间体型和习性相差较大,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族,其分法有一定的争议。羊亚科成员多生活于高原山地,其分布中心是亚洲腹地,在欧洲和北美也能见到,而在牛科最丰富的非洲则只见于北部地区。高鼻羚羊族Saigini成员有膨大的鼻子,适合快速奔跑,有人将其归入羚羊亚科。高鼻羚羊族包括分布于中亚的高鼻羚羊Saigatatarica和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Pantholopshodgsonii,二者均可结成媲美非洲的大型羚羊群,但前者因为羚羊角的药用价值而被捕捉,在我国境内已经灭绝,后者因为产高质量的羊绒而被捕杀,日趋濒危。羊牛族Ovibovini成员的体格粗壮似牛,毛长而适应寒冷生活,现存两种,麝牛Ovibosmoschatus分布于北极地区,是分布最北的有蹄类,羚牛Budorcastaxicolor又称扭角羚,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地和邻近的山地。羊羚族(臆羚族、斑羚族)Rupicaprini(Naemorhedini)体型略似羚,多生活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如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又称苏门羚,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山地较常见的大型动物,斑羚Naemorhedusgoral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北京郊区也能见到。羊羚族有两种分布于亚洲以外,其中臆羚Rupicaprarupicapra分布于欧洲和近东地区,雪羊Oreamnosamericanus分布于北美洲西北部,也有人将这两种亚洲以外的羊羚类归入羊族。羊族Caprini有4属,均是一些非常适应山地生活的动物。绵羊属Ovis是分布最广的羊,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山地都能见到,以角大而成螺旋形为特征,其中家畜绵羊Ovisaries因出产羊毛而被广泛饲养,亚洲中西部的赤盘羊Ovisorientalis可能是家畜绵羊的野生祖先,我国产的盘羊Ovisammon(左图)则是绵羊属体型最大的一种。山羊属Capra以嘴下有须为特征,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山地,另有西敏羊Caprawalie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西敏,是非洲仅有的两种野羊之一,数量非常稀少。西敏羊常被当作是羊Capraibex(右图)的亚种,羊又称北山羊,分布广泛,我国西北也能见到。家畜山羊Caprahircus比绵羊更能忍受恶劣的环境,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其祖先可能是中近东一带的野山羊Capraaegagrus。非洲的另一种亚羊是蛮羊Ammotraguslervia,是蛮羊属的唯一代表,分布于北非,雄羊颈下有长须。有两属野羊是亚洲的特产,巖羊属Pseudois有2种,巖羊Pseudoisnayaur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西北南部及中亚一些山地,倭巖羊Pseudoisschaeferi是较新承认的种,特产于我国西南。塔尔羊属Hemitragus有3种,雄性身披长毛,分布于南亚和西南亚的山地,其中喜马拉雅塔尔羊Hemitragusjemlahicus也见于我国最南部

13.8苇羚亚科Reduncinae

水羚属Kobus

苇羚属Redunca

短角羚亚科Peleinae

返回目录

反刍亚目的分类介绍

牛科,有45属137种,分为9亚科:高角羚亚科Aepycerotinae、狷羚亚科Alcelaphinae、羚羊亚科Antilopinae、牛亚科Bovinae、羊亚科Cephalophinae、麂羚亚科Cephainae、马羚亚科Hippotraginae、短角羚亚科Peleinae、苇羚亚科Reduncinae。分布于非洲和亚洲,以非洲为最多。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其中牛(原牛)Bostarurs、水牛Bubalusbubalis、牦牛Bosmutus、绵羊(土耳其盘羊)Ovisaries、家山羊Caprahircus等是常见家畜。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