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下台的美国副防长希克斯(Kathleen H. Hicks)在告别演说中,频频对中方发出讯息:美国对华“威慑”是想“以实力求和平”,不是想激起美中战争。她还一再强调美中避免误解误判的重要性。
中评社报道,这位女性美国副防长10日专门到曾经担任过美国副防长的保罗·尼采创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发表题为“超越中国:战略竞争的经验教训”的专题演讲。这个演讲堪称五角大楼过去四年对华竞争的工作总结,信息量颇丰。
希克斯开场宣称,中国不是前苏联集团,要想在战略竞争中获胜,不能靠40年前的“故伎重演”。毫无疑问,美中正处于战略竞争中。她老调重弹: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并且越来越有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它结合自己的经济、外交、技术和军事实力,挑战长期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
希克斯强调,竞争并不意味着冲突,因为没有人希望这样的战争带来全球性的破坏。她声称,美国的目标是中方每天都觉得“今天不是时候”。
希克斯称,尼采称之为“威慑”(deterrence),这是美方寻求“通过阻止中国对美国盟友伙伴的进攻来防止冲突的方式”。
希克斯刻意解释,“deterrence”一词在汉语中经常被翻译成“威慑”(wēishè),意思是胁迫(coercion)。似乎是想澄清“误解”,她声称:“我们并不是想胁迫或强迫中国。这不是我们的目标,也不是我们的方法。”她说,也许更好地描述美方目标和方法的方式是“以实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几十年来,这是美国两党外交政策的一贯主题。
她讲到美国对华竞争“四大经验教训”的第四点:注意言行,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误解、误判和无意升级。
在这部分,希克斯像前面解释“威慑”概念那样,试图对华发送讯息,为美国的战略意图辩解。
希克斯说,“安全困境”影响到美中双方的政策。美方希望其行动、活动、投资和信息能够保持威慑力,而不是毫无必要地挑起与北京的战争。即使目的是威慑,双方也应该考虑对方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动。
希克斯称,美方并没有试图引诱北京发动战争;美方并不纵容或鼓励分裂主义或侵略行为;美方不认为冲突不可避免,但职责是防止战争,并时刻做好战争准备。
她还阐释拜登政府的“美中长期共存论”:美方没有也没有理由与中国展开争夺全球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斗争;中国不必屈服于前苏联的命运,中国不会消失;美国也不会。
过去四年,拜登政府谈对华战略时言必称“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竞争并“胜出”。在此,希克斯定义美国“胜利”条件之一是:可以避免美中这两个拥有核能力的大国爆发全面战争而造成全球经济和人类灾难。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