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开工这个中俄在2024年的头等大事,两国目前正在进行密集磋商以确定最终价格。但从蒙古国方面对外透露的消息来看,双方的磋商进行得不是非常顺利,项目开工时间可能被迫推迟。

中俄头等大事有变,普京怕什么就来什么,俄罗斯需要对中国让一步

【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称,中俄在价格上的磋商进行的不太顺利】

据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所说,过去两年时间里,全球天然气价格的飙升使得谈判变得更加复杂,中俄两国尚未就供应价格等关键细节达成一致,双方还需要更多时间研究经济效益。

奥云额尔登没有明说,但在价格谈判没能结束,中俄尚未签署正式供销协议的情况下,管道是否能够按照俄方此前预计的那样,在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

对于蒙方所说的谈判陷入僵局一事,中俄两国都未作出官方回应。但结合此前“西伯利亚力量”项目的谈判磋商进程以及新管道的实情,双方价格谈判不太顺利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中俄围绕“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磋商事实上进行了约20年,双方当时最核心的分歧就是天然气供应价格。

中俄头等大事有变,普京怕什么就来什么,俄罗斯需要对中国让一步

【中俄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上的磋商进行了约20年时间】

受到2000年前后,国际天然气价格升高等因素的影响,俄方当时要求以欧洲市场40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进行计算,甚至一度报出过500美元/千立方米的高价。

中国则希望价格不高于300美元/千立方米,因为当时中国从中亚国家采购天然气的价格是在2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

最终还是在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遭遇西方的大幅制裁后,双方才最终在价格上面达成了一致。由于是“商业机密”,中俄官方都没有公布具体供应价格,国内媒体推测价格是340美元/千立方米,俄方部分人士则称价格在350美元/千立方米以上。

因此,双方当时应该是各退了一步,但俄方仍旧是感到自己吃了大亏,普京曾开玩笑地抱怨称:“中国谈判代表们喝了不少我们的血——中国人是很严肃的谈判者,但他们也是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俄头等大事有变,普京怕什么就来什么,俄罗斯需要对中国让一步

【普京本人对于与中国谈判有着深刻印象】

而现在的情况,其实与2014年前后十分相似。

受到俄乌冲突、红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在最近两年大幅波动。如果能够完全按照市场价进行计算,俄方自然能够获得更多利益,但中国不可能接受这一价格。

毕竟,仅仅是设计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项目,就能在30年间,平均每年为俄方创造100亿美元的利润,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每年产生的交易额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给俄方的大幅让利,中国每年将多支出几十甚至上百亿美元。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价格谈判也会进行10年甚至20年。

俄罗斯方面现在的处境远比克里米亚危机时要艰难。曾被莫斯科给予厚望的“北溪”管道被炸,大部分欧洲国家暂停了从俄罗斯采购天然气,七国集团与欧盟甚至特意通过决议,要求即便是俄乌冲突结束,欧洲国家也不能随意重启与俄方的天然气贸易。乌克兰战场的战事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俄政府仍将承担高额的军费开支。

中俄头等大事有变,普京怕什么就来什么,俄罗斯需要对中国让一步

【俄乌冲突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结束】

在此情况下,俄政府和俄气等企业都十分希望能够尽早与中国签署供销协议,并且不止一次对中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普京此前还特意在深夜会见了俄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向其面授机宜。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需要从俄罗斯进口更多天然气,以满足自身能源需求,并进一步构建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但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其实没有俄方那么急迫。

要知道,中国的能源合作伙伴不止俄罗斯一家,就算是从波斯湾到东南沿海的海上运输线面临着种种威胁,中国也能够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等国以及缅甸得到能源供应。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在此轮价格谈判之中其实是占据着一定优势的。

需要补充的是,奥云额尔登此次对外透露信息,说明作为管道过境国的蒙古,现在也在关注着中俄的议价进程,并且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协议,让管道尽早开工建设。

中俄头等大事有变,普京怕什么就来什么,俄罗斯需要对中国让一步

【作为过境国的蒙古对于项目进程也保持着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这条管道的建设也能够给蒙方带来不少好处,且不说维护管道带来的就业岗位等难以计算的实际好处,中俄每年都会支付的过境费用,就是乌兰巴托方面无法忽视的。

在此次就价格谈判问题发声前,奥云额尔登还对外透露称,蒙方正在组织一次中蒙俄三方的高层级峰会,商讨中蒙俄经济走廊、“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等议题。

所以说,虽然中俄现在还没能在价格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在俄方急于让这一项目落地、蒙方居中协调等因素影响下,价格谈判不会彻底陷入僵局。俄方最终仍旧会给中方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确保管道建设不会因为价格谈判而拖延太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