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侦察能力的提升往往能为军队带来决定性的优势。而我军侦察兵若要进入敌境执行侦察任务时,面临的风险又是最高的,这就需要侦察平台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近期,我国在侦察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国产先进仿生侦察机器鸟正式列装解放军侦察分队。“蛟龙突击队”隶属于中国海军陆战队,有“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反恐精英”的美誉,往往要承担越境或远程作战任务。

仿生机器鸟正式列装解放军,敌后作战如获“神助”,又领先美国

目前尚不确认解放军列装的是否为西工大广为人知的“云鸮”仿生扑翼飞行器,但这种扑翼飞行器曾创下123分钟的飞行纪录,这在军事上已具备成为侦察机的实用价值。要知道,在乌克兰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四旋翼无人机留空时间也不过半小时左右,却已成为左右战场态势的决定性因素。

仿生侦察机器鸟的外形与真鸟几乎无法区分,这使得解放军侦察兵在进入高风险区域后,释放这种平台完成侦察、定位和打击效果评估,甚至为后方远程火力执行引导任务时,能够做到悄无声息。你可能会问:既然扑翼无人机作为便携侦察机使用优势如此之大,美军为何不使用呢?扑翼机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仿生机器鸟正式列装解放军,敌后作战如获“神助”,又领先美国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扑翼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技术门槛同样很高。鸟类扑棱着离开地面,消耗的能量不多,却能飞行数小时,这充分证明了扑翼机气动设计的优越性。鸟类翅膀被公认具有高升力、大推力和低阻力的气动机理,其飞行效率远超螺旋桨飞机。目前,中国的许多小朋友都玩过扑翼机玩具,这些玩具个头更小,载荷能力更弱,留空时间更短。而高端的仿生鸟虽然载荷能力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侦察平台的功能。

仿生机器鸟正式列装解放军,敌后作战如获“神助”,又领先美国

高端仿生鸟研制之所以困难,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气动设计难度大。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已获得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鸟类翅膀的复杂结构和神经控制,使得模仿工作极具挑战。其次,需求不足,技术积累有限。目前仿生鸟的主要使用前景在于侦察,而侦察平台也可以是其他形式,需求不足导致资源投入有限。最后,材料限制。扑翼机不能太重,要求材料既轻又强,否则容易出现损坏。

解放军列装的仿生鸟,无疑是中国科研团队在扑翼机研制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已具备实用化条件。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团队对扑翼机气动设计及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出现大型扑翼机的可能性不容忽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投资,必将在军事和经济发展上获得显著收益。在这个领域,我们再次领先美国,这一点至关重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