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太沙皇”坎贝尔,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上个月,他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而在这段时间里,为了筹备他的“外交首秀”,帮坎贝尔刷一下存在感,拜登政府也是费尽了心思。

一架美国专机借道中国领空,带着拜登的任务,直奔蒙古首都而去

【坎贝尔迎来自己新职位的外交首秀】

而且,既然坎贝尔是所谓的“印太沙皇”,这个存在感还是得在亚太地区,一定要面向中国,才能凸显出他的“政治价值”。

前段时间,美国国务院就放风说,坎贝尔正在对日本和蒙古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海外访问。

而这两个目的地,都各有各的说法。坎贝尔先是到日本去,跟日方讨论下个月的美日菲峰会,然后举行副部长级会议。

而这一趟行程,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因为这段时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亚太地区,为美日菲下个月的三边峰会忙前忙后。

一架美国专机借道中国领空,带着拜登的任务,直奔蒙古首都而去

【坐在沙利文左手边的就是坎贝尔】

所以布林肯跟坎贝尔是殊途同归,前者去菲律宾跟小马科斯接触,后者去了日本找岸田文雄沟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亚太地区事务上,坎贝尔被委以了相当的重任,并不仅仅是布林肯的一个副手那么简单。

整体来看,美国为了有效推动自己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加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特意派出了两路人马,布林肯是一路,去了韩国与菲律宾;而坎贝尔是另外一路,去日本和蒙古。

布林肯出发得要早一些,主要是参加韩国那个形式大于意义的“民主峰会”,同时强调美韩同盟关系,继续在半岛问题上对朝鲜示强;然后再去菲律宾,跟小马科斯政府炒作南海局势。

而坎贝尔则是直接去日本,出席美日菲的副部长级会谈,也是为美日菲三边峰会做铺垫。日本这边忙完之后,坎贝尔要再跑蒙古一趟,呼应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讨论一些合作框架,到这一步,坎贝尔在亚太的“外交首秀”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一架美国专机借道中国领空,带着拜登的任务,直奔蒙古首都而去

【布林肯在韩国参加“民主峰会”】

但这个过程,究竟能帮他在中国这里刷多少存在感,就不好说了。不过,至少在美国政府换届前,我们与坎贝尔打交道的机会只多不少。

本来常务副国务卿这个职务,在美国制定对华战略的过程中就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上一任常务副国务卿舍曼退休以后,这个职位空缺了小半年时间。拜登政府物色来物色去,终于还是锁定了坎贝尔。

而在内部竞争中,坎贝尔优势也十分明显,从提名到国会投票通过,前后也就用了4个月的时间。看得出来,坎贝尔的对华强硬立场,以及一系列配套策略,在拜登政府内部还是很有市场的。

实际上,早在奥巴马时期,坎贝尔就是负责亚太事务的最高级别外交官,“重返亚太”战略,最早就是出于他手。也可以这么说,美国政府内部,如果只看参与亚太事务的履历,还有跟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在坎贝尔这个“中国问题专家”以外,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人选。

一架美国专机借道中国领空,带着拜登的任务,直奔蒙古首都而去

【坎贝尔不仅仅是布林肯的副手那么简单】

但与其说坎贝尔负责制定美国对华外交政策,倒不如说,是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需要,决定了常务副国务卿这个位子是什么样的人来做,因此是先射箭再画靶的底层逻辑。

而坎贝尔一上来的外交首秀,把蒙古作为目的地之一,也有其他的考量在内。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蒙古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且只有中俄两个邻国,尽管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中俄,但在外交上走“第三邻国”战略,刻意与中俄保持一定距离,靠意识形态跟西方套近乎。

说白了,蒙古很清楚自己的利用价值在哪,也不介意用这点价值,去换取西方那边的好处,前提是得把握好尺度,不能触及中俄蒙合作中的核心利益。

据了解,坎贝尔访问蒙古期间,将与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会面,讨论加强美蒙战略第三邻国伙伴关系,扩大各领域合作,同时就地区与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一架美国专机借道中国领空,带着拜登的任务,直奔蒙古首都而去

【前段时间美蒙密切互动】

都是一些再常规不过的话题,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抛开第三邻国的框架,美国与蒙古几乎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

美国真正想让蒙古做的事情,是敞开国门,放手帮助美国掣肘中俄,但蒙古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还算拎得清轻重的,知道中俄对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蒙古也很清楚,坎贝尔就算要访问蒙古,也得经过中俄的领空。“第三邻国”归根结底,终归还是得排到第三,屈居在中俄之后。

而且,前段时间,中俄也在有意无意地提醒蒙古,在安全合作这块,蒙古尤其要摆正位置。有中俄在边上盯着,美国就算不断开高价码,尽力拉拢蒙古,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印太沙皇”这个名头,也许唬得住小国,但真正的大国,都不会把这个绰号当一回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