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8日报道(文/郭晨 汪海月) 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一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展厅内,一辆辆造型时尚、驾驶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吸引着来往顾客的目光,销售人员正忙着介绍车型的配置,这其中不少车型的轮胎就产自仅十几公里外的一家德国企业。
十余年前,在合肥这个中国内陆城市,中德产业合作凤毛麟角。今天,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为代表,不仅吸引了几十家德国知名企业落户于此,也有许多合肥本土企业“出海”德国。中德企业的产业合作正成为这座城市对外交往的一张新“名片”,从中也可以窥见中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外产业合作的新趋势。
德企在华迎来新机遇
2021年起,合肥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专门开设了校巴专线,往返于学校和德国在合肥工作人员的小区,同时组建了一个近十人的德国教学师资团队,满足日益增长的德国孩子在合肥的受教育需求。
目前,这所学校招收了130多名德国学生,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来自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到2023年底,该公司在合肥累计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将在合肥打造首个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并建立一个新的新能源汽车中心,覆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投资超过75亿元人民币,建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大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该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说。
目前,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正成为大众落实产品中国本土化的中枢,其将与大众在华合资企业紧密合作,承担核心开发任务。该公司正在开发大众首个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架构,从2026年起,大众集团将依托该平台开发不少于四款紧凑级入门电动车型。
专家表示,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创新的研发环境以及优秀的人才培养,为外资在华发展带来一轮新机遇。
“需求量是推动我们持续创新的最大基石。2022年我们供给新能源汽车的轮胎是180万条,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290万条,增幅非常大。”德国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副总经理周渊说,大陆马牌正在加速研发更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轮胎,以满足中国新能源车企和车主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在原配胎业务领域,新能源车胎业务已经占到50%。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繁荣,并对轮胎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周渊说,通过持续加强技术研发,这家企业研制出自修补静音轮胎等新产品。
在江苏太仓,德国百年机床巨头巨浪集团十余年间在中国的业务量提升300%,工厂规模扩大三倍。目前,500余家德企落户太仓,其中七成与汽车行业相关。
在上海,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德国伦茨公司在上海的业务不断扩大,从曾经的一个生产基地成长为除德国本部以外的第二全球总部。
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创纪录的119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3%。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德国商会发布对504家在华德企的调查报告《2023/24商业信心调查》显示,78%的受访企业预计其所在行业的中国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持续增长。
中企在德开辟新市场
在中国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面向德国慕尼黑的招聘列表里,“储能系统工程师”“金融会计师”“市场经理”等几十个岗位正虚位以待,丰富的岗位类型、强烈的人才需求,显示着这家中国企业在德发展的活力。
“阳光电源欧洲区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阳光电源欧洲区副总裁莫里茨·罗尔夫介绍,经过数年发展,阳光电源在当地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主要为当地住宅、工商业及大型地面光伏项目提供逆变器、储能系统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方位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德国及欧洲的绿色能源转型和当地社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在欧洲的员工本地化雇用率超过90%,这也为德国本土创造了良好就业机会。”莫里茨·罗尔夫说。
在德国埃姆斯比伦的一处大型露天停车场内,一排排充电桩之中,一座来自中国车企蔚来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显得十分醒目。通过这一智能换电站,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将一辆新能源汽车内的电池更换,快速完成车辆补能需要。
“我们已在德国埃姆斯比伦、乌尔姆等地建设了14个换电站。”蔚来欧洲副总裁张晖说,智能化换电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新补能方式,也为德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慕尼黑也是蔚来每款新车的诞生地。”张晖说,慕尼黑全球设计中心是蔚来在德国开设的首个机构,负责蔚来全系列产品与品牌设计。此外,蔚来柏林智能驾驶技术中心将专注于开发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柏林创新中心专注于在欧洲开发和测试关键软件和技术;慕尼黑的多功能交付中心将展厅、社区空间和官方车辆维修工厂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成为该品牌全球首个此类设施。“这些机构的设置全面展示了蔚来在德国的业务布局和技术发展方向。”
今年2月,在安徽合肥的一家通用飞机制造商的仓库内,员工们正在“打包”一件大型包裹——一架电动固定翼双座飞机,它会通过中欧班列运至德国参加4月举办的腓特烈斯哈芬通用航空展。
“我们想通过在德国的展览寻求欧洲的客户。”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石红介绍,中国在新能源交通领域的快速成长,也为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新商机。
“产品的新技术、绿色环保,用途广等特色成为我们海外市场的卖点。”石红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主要生产和研发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和轻小型电动固定翼飞机等。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为他们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德企业展望新前景
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座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中德会客厅”,集中展示了安徽和德国合作成果以及中德企业的技术与产品。今年3月,一场名为“德资企业合肥行”的活动在此举办,45家中外企业以及相关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发展。
距离该会客厅几公里外就是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所在地。今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先后发布消息称,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计划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并将于2026年在合肥投产,以及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强化本土研发实力,提速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型的生产。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研发和生产速度,更快速高效地向中国客户交付智能汽车产品,这对于我们布局未来业务至关重要。”
“我们和200多家德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深入合作,这将有利于中德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张晖介绍,蔚来与德国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大陆集团和采埃孚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协议覆盖技术开发、产品供应及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合作,展现了双方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共同探索和进步。“这种跨国合作模式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启发和示范作用,也展现了中德合作在促进产业升级、技术革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专家认为,中德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发展等产业和方向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共同目标,这为将来中德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中德双方在绿色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莫里茨·罗尔夫介绍,阳光电源通过和德国柔性电网研究院、亚琛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不但为中德两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带来新契机,也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能源转型提供了一定支持。
“此外,中德两国在氢能领域的合作也充满了无限可能。”莫里茨·罗尔夫说,阳光电源在德国成立了氢能研究所,通过德国团队和国内团队的合作,并结合德国及欧洲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展氢能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研究,从而有助于提升氢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能力。
近几年,安徽合肥的一家德国啤酒屋成为在此地工作的德国籍员工的心头爱,中外食客们在巴伐利亚传统装修风格的餐厅内相邻而坐,点一杯慕尼黑黑啤成为这里的常见场景。而在德国慕尼黑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的设计中心内,两国的工程师们正在畅想下一款车型的设计灵感。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合作与交流、创新和发展让中德两国携手继续向“新”同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