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否应当追求与中国展开“新冷战”?这是过去几年美国外交学界的热门话题,美国顶级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最近就此展开了一场辩论。与其说这是一场辩论,不如说这是一场相对理性温和的学者之间的深入讨论,其讨论的结果强化着“美国不应追求与中国新冷战”的论点。
中评社报道,布鲁金斯学会7日就此话题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参与研讨的学者包括哈佛大学荣休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帕特里夏·金(Patricia Kim)、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特宾(Matthew Turpin)。
号称“软实力之父”的奈和曾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的特宾都曾在美国对华接触时代的美国政府中担任过高官,白洁曦和金是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中观点比较温和理性的。
在此次研讨会举行之前,他们已经提交了书面论文,并进行了观点交流。基本上,奈、白洁曦、金三位学者反对美中“新冷战”的说法,而特宾认为两国已经处于冷战之中。
帕特里夏·金认为,中国不是前苏联,美中之间注定存在激烈竞争,但不至于事关生死存亡。美国的对华政策应当更加周全平衡,需要“外科手术式的、多维度的手法”;双方都要克服“你赢我输”的单一思维。她说:“不寻求更有建设性的共存,就屈服于一场新的冷战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也不符合两国的利益”。
特宾持不同观点。他认为,美中两国实际上已经处于“冷的战争”(cold war)的地缘政治状态中,虽然这与当年美苏之间大写的“冷战”(Cold War)有所不同。问题在于,这种已经存在的“冷的战争”如何展开?会持续多长时间?他承认冷战是昂贵而危险的,但倾向于美国采取更强势威慑手法。
在观点交流部分,除了特宾对两国关系相对悲观,其他学者的观点有很多重叠,这让奈感到印象深刻。
特宾称,与其追求“虚幻的建设性共存”,不如清醒地面对现实。白洁曦表示,不同意特宾的美中两国已经处于“除了军事冲突之外,所有领域的长期、尖锐的地缘政治竞争”的说法。她认为,两国关系还没到那一步,而且如奈所说,今天的国际环境要复杂得多,相互依存度大得多,这使得零和冲突既不可取,也不太可能发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