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亚方面确认,总理阿尔巴尼斯准备在11月初启程访华。这既是阿尔巴尼斯本人上台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同时也是7年以来,再次有澳大利亚总理访华。此时,正值中澳建交50周年。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于下月访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50年前,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低调访华,为后来双方建交奠定了基础。而阿尔巴尼斯跟惠特拉姆一样,也是出身于工党,都是击败保守派上台。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阿尔巴尼斯访华,意味着中澳关系,基本上已经走出了莫里斯政府时期的阴影,开始了新的阶段。
当然,除了象征意义之外,也有实际意义,那就是中澳经贸关系的延续。在官宣总理访华的消息之前,澳大利亚政府明确表态,在评估以后,决定不取消中企租用达尔文港的99年合约。
要知道,达尔文港的问题可以说是最近10年来,中澳关系的标志性事件。2年前,莫里斯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借口,企图无限期搁置这笔交易。阿尔巴尼斯上台以后,首先就表态,会对相关条约进行重新审视,如今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结果。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是澳大利亚方面在为总理访华提前营造良好氛围。
【澳大利亚在达尔文港问题上作出了让步】
有必要指出,澳大利亚在达尔文港合约问题上做出让步,意义巨大。这个要从两个方面去解读。
首先是在合作层面,中澳经贸关系最终发挥出了压舱石的意义。相比起莫里斯,阿尔巴尼斯态度更务实,知道中澳经贸关系断不得。但是,这种务实态度,不是自发产生的。中方的反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就来到了斗争层面。当初中澳关系恶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制澳大利亚的不理性行为。如今澳方作出让步,恰恰验证了这种反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当然,合作与斗争,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此外,我们也要考虑到,中澳关系回暖的大背景,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国家,又与美国同属西方阵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敏感的。其实我们梳理一下,就能发现,中美关系和中澳关系的起伏趋势,存在一定的重合。
莫里森时期,正值美国对华极限施压,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也延续了不少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所以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也在不遗余力地配合。代价就是被中方反制,澳大利亚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也抓住机会,一举击败莫里斯。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访华,与王毅外长对话】
虽然阿尔巴尼斯是打着缓和中澳关系的旗号上台,但如果中美关系仍然僵硬,他的对华政策也会面临党内党外的阻力。然而,当美国对中美关系有刚需时,澳大利亚这边的风向也有所变化。有一段时间,曾经叫嚣战争的反对派领导人、前国防部长达顿也改口,肯定起了中澳关系。这就足以说明很多。
而且和中美关系一样,中澳关系的转折点,也是去年11月的巴厘岛峰会上。当时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是中美的元首峰会,但当时阿尔巴尼斯也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谈。
巴厘岛峰会之后,中澳开展了很频繁的高层互动,澳大利亚政府高层的访华频率,也不比美国低到哪去。中美当初还因为“气球事件”耽搁了将近三个月,但中澳已经在这三个月里,产出不少积极的成果,这些都为阿尔巴尼斯年内访华铺平了道路。
【黄英贤前段时间表示,不会用威胁去称呼中国】
可以说,在中澳关系里,美国是一个很重要的第三方。换句话说,中美关系是怎么波动的,中澳关系就是怎么起伏的。
从宏观角度而言,澳大利亚也可以说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所以就像东盟国家一样,也要在安全战略与经济政策上,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既要在安全领域,继续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一唱一和的关系,但也不能因此影响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要知道,澳大利亚不是没有研究过,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与中国“脱钩”,但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客观事实,结论都如出一辙: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将会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也找不到相同规模的替代品。
莫里斯政府当初没有在安全与经济中找好平衡点,给中澳关系留下了一堆烂摊子,阿尔巴尼斯上台以后,中澳双方也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慢慢把那些不必要的负面资产逐渐剔除出去。这个过程对澳大利亚而言,想必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阿尔巴尼斯需要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无论如何,中澳关系曾经剑拔弩张,眼下逐渐缓和,澳大利亚也在达尔文港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这符合两国政府的期待。
虽然在阵营上,澳大利亚仍然站在西方的意识形态大旗下,美国在必要时,也会动员澳大利亚,加入对中国的新一轮围堵,但我们通过合作与斗争并行的方式,也展现出对中澳关系、中美关系的宏观调控能力。算是在外交层面第一次验证了,只要搞定美国人,那么其他国家就不会是问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