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内外政策呈现“特朗普化”

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10月12日一期刊发题为《美国政策的“特朗普化”》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再有不到一个月,美国将面临选择,而这将由并未仔细权衡两位竞争者政策的选民决定。卡玛拉·哈里斯的方案缺乏细节,唐纳德·特朗普的方案则有时脱离现实。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一选择在政策层面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媒体并没有充分报道,与“俄亥俄州的海地移民吃宠物”这种八卦造成的热度形成对比。本期《经济学人》列出我们认为这场选举影响最大的八个领域,并概述双方政策,以期校正这种关注度的失衡。

这八个政策领域分别是:贸易、税收、移民、能源与环境、国防开支、乌克兰、中东和对华政策。我们进行了一定筛选,略去两位候选人之间鲜明对立、但对公共政策没有直接影响的方面,例如两人性格、选举对公共机构甚至美国民主的影响等。我们也没有列入堕胎政策,因为两党任何一方都不太可能控制国会,两人的不同态度不太可能转化为截然不同的政策。在筛选掉上述内容之后(尽管它们很重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那些总统能够左右的政策上,而结论出乎意料:无论11月5日那天获得270张选举人团票的是谁,特朗普的政策都是胜者。特朗普,而不是哈里斯,为这场比赛制定了规则。美国政策已经彻底“特朗普化”。

哈里斯悄悄“借用”

以哈里斯的国内政策为例。她在移民问题上支持本世纪最保守的跨党派改革方案,其条款包括在非法移民大量涌入时关闭庇护申请。她的贸易政策包括保留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施加的大部分关税(形式上有所调整)。在税收方面,哈里斯将保留特朗普在2017年签署的大部分减税措施(仅调高对收入超过40万美元者的税率)。在能源政策上,她已成为水力压裂开采法的支持者,而且她所在的本届政府见证了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由于美国社会的党派对立严重,而特朗普又是一个评价尤为两极化的人物,哈里斯得以借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部分政策,而大多数人却并未察觉。

这种“政策盗用”自有其政治逻辑。是特朗普先闯入民主党的地盘,大力讨好工会,并废除共和党削减养老金和医疗保健公共支出的计划。由于选举将主要取决于对六七个摇摆州的争夺,而在这些州的共和党支持率都比2020年的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几个百分点,哈里斯悄悄采取特朗普的立场可能有助于她获胜。然而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一个输掉上次大选、其政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惨败的总统候选人,一个以前没有、以后也很难在普选票数上领先的总统候选人,按照他的思路重塑了美国政策。

外交政策本质相似

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两位候选人的策略不同:一个的外交政策以价值观和联盟为基础,另一个的出发点则是世界能为美国做些什么。然而,两人的外交政策也有令人惊讶的重叠之处。特朗普执政时对中国采取了比前几任总统都更具对抗性的态度,即使他的政策在实践中没有听起来那么可怕。哈里斯所在的本届政府对中国在措辞上不那么敌对,但在行动上更为强硬,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口技术,并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等。在中东问题上,尽管哈里斯受到党内关于削减对以色列武器供应的压力,但她一直没有让特朗普在右翼表态上占据上风。她似乎也不急于恢复特朗普所撕毁的与伊朗的协议;日前,她声称伊朗是美国的头号对手。同样,在这一问题上,特朗普也设定了规则。

在支援乌克兰问题上,两人似乎分歧最大。哈里斯所在的政府一直在西方帮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只要美国国会允许,她当选后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现金。特朗普的政策则极为模糊:他只表示如果自己在任上,这场战争原本不会爆发;还说自己一旦当选就会迅速结束战争。他没有说如何结束战争,也拒绝透露希望哪方获胜,这加剧了外界的担忧,即特朗普会敦促乌克兰按照俄罗斯开出的条件达成和解。不过,这也并非板上钉钉。因为就算是特朗普也会担心,任由俄罗斯坦克碾过更多的乌克兰领土会显得自己软弱可欺。

“特朗普化”可能延续

从我们对八个领域的政策总结中,可以清楚看出另一个迹象:哈里斯已经向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政策靠拢,而特朗普则更进一步,甚至比之前的自己更加极端。在贸易方面,他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支持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现在他又将这一比例加码。他还打算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在国内税收方面,他现在希望削减所有税率,使2017年的各项减税政策永久化,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估计,特朗普的计划所造成的国家债务增幅将两倍于哈里斯的计划(而哈里斯的计划很难说是克制的)。在移民问题上,2024年的特朗普比2016年竞选时更极端。特朗普某些政策的极端性还体现在刻意省略上:很难找到他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或是帮助美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计划。

令人惊讶的是,两位候选人都对贸易开放、人才和竞争没什么信仰。显然,哈里斯不会像特朗普那样试图强硬地关上美国的大门。但无论谁在11月获胜,美国政策“特朗普化”的趋势似乎都很可能延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