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1月6日晚,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登上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舞台,发表开幕主题演讲。他发布了英伟达的多个新产品,其中包括首个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Cosmos。
黄仁勋还在开幕演讲中剧透了英伟达正在开发的一个命名为“Project Digits”项目,其中搭载了英伟达的超级芯片GB10,这将成为全球最小的AI超级计算机。
就在黄仁勋开幕演讲前,英伟达股价再度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逼近3.7万亿美元。
物理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英伟达正在用AI的力量重塑各行各业,包括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与大型语言模型一样,世界基础模型对于推进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至关重要,开放世界基础模型加速下一波AI浪潮。”
他表示,物理AI模型的开发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现实世界的数据和测试。通过Cosmos平台,开发者可以从文本、图像和视频等输入以及机器人传感器或运动数据的组合中生成基于物理的视频。这些模型专为基于物理的交互以及高质量生成模拟工业环境(如仓库或工厂)和驾驶环境(包括各种路况)而构建。
黄仁勋称,Cosmos模型将在开放模型许可下提供。“我们创建Cosmos是为了让物理人工智能更普及,并让每个开发人员都能接触到通用机器人技术。”
Cosmos的开放模型套件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根据目标应用的需求,使用数据集(例如自动驾驶行驶的视频记录或机器人在仓库中导航),来定制世界模型。
据介绍,开发人员可以在NVIDIA API目录中预览首批模型,也可以下载模型系列和微调框架。目前,包括英伟达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以及小鹏汽车等,都是Cosmos的首批用户。
黄仁勋还在主题演讲中宣布,英伟达将与丰田汽车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他表示,该领域是下一个规模可达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今年以来,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广泛布局。英伟达方面此前表示,公司并不打算与特斯拉等机器人制造商展开直接竞争,而是要为这些制造商提供一种“底层代工业务”。
在人工智能芯片全球竞赛升级的背景下,英伟达正将机器人技术视为其下一个重要增长动力,并将自己定位成“机器人革命的领先平台”,解决方案覆盖从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软件层到内置芯片的所有环节。
公司此前已经表示,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据介绍,Jetson Thor基于英伟达Blackwell架构搭建,在AI性能方面可提供每秒800万亿次8位浮点运算,能够运行支持人形机器人的多模态AI模型。
“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物理人工智能——也就是能够理解物理定律的人工智能,可以在我们之中工作的人工智能。”黄仁勋今年早些时候表示。
这意味着要让机器人理解它们在物理世界中所看到的东西,并与物理世界自然互动,解决在拿起和操纵物体这样简单的动作中的庞大编程任务。
黄仁勋2024年曾在多个场合谈到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他在与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中就谈及AI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前景;在另一次访问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中,黄仁勋表示,在重工业和制造业,全球对机器人的投资正在激增,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
在发布Jetson Thor之前,英伟达已经在机器人领域发布了多款芯片方案,包括Jetson Orin、Jetson Orin Nano和Jetson AGX Xavier等。英伟达机器人技术副总裁Deepu Talla近期称,两项技术突破将驱动机器人市场的转变:生成式AI模型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在这些模型上使用模拟环境训练机器人的能力,后者有助于解决“机器人模拟和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过去的12个月中逐渐缩小。
“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并结合生成式AI模型,这是我们两年前所无法做到的。”他表示,“这确保了在虚拟环境中训练的机器人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有效运行。
投入巨资布局更广泛的AI赛道
英伟达也是“物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者,正在积极押注下一代机器人赛道。2024年2月,英伟达与微软和OpenAI等多家公司以26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了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
2024年11月,机器人公司Apptronik与谷歌Deepmind宣布达成合作关系,Apptronik使用了英伟达的机器人技术,将与Deepmind共同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以应对动态现实环境的复杂作业挑战。此外,亚马逊已在其位于美国的三个仓库部署了英伟达的机器人模拟技术;丰田和波士顿动力等客户也在使用英伟达的软件训练机器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机器人技术仍是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尚未产生巨额回报。该领域的许多初创公司都在努力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和提高机器人产品的精准性。
英伟达没有公布机器人产品的销售额,目前机器人在该公司的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财报显示,包括AI芯片在内的数据中心收入占英伟达第三季度351亿美元总销售额的约88%左右。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BCC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价值约为78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底将达到1650亿美元。高盛也在最新报告中大幅上调了对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的预期,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是此前预测的60亿美元的6倍多。
过去一年来,英伟达已经通过大量的资本布局,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投资了多达10亿美元,参与了约50起初创企业融资,高于上一年的39起,收购总投资超过了前四年的总和。
除了对AI基础设施领域和底层技术公司进行投资之外,英伟达的收购覆盖领域正在延伸至更广泛的AI技术领域,不仅涉及人形机器人,还覆盖了医疗技术、搜索引擎、游戏、无人机等。这些投资有望在未来推动这家大型芯片制造商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获益。
英伟达的投资交易量上升与大量的现金储备有关。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拥有9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得益于AI芯片的巨大需求,英伟达市值在2024年6月突破3万亿美元,并一度超越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过去一年,英伟达以2万亿美元的市值增幅成为全球历史上市值增长最快的公司。
英伟达在最近的一次交易中战略投资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该公司在2024年参与的其他重大投资还包括OpenAI、Cohere、Mistral和Perplexity,这些初创企业都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公司。近日,英伟达收购的以色列AI初创公司Run:ai获得了欧盟反垄断机构的放行。
在回应大量收购是否会引起反垄断监管部门的关注时,英伟达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发展生态系统,支持优秀的公司,增强平台能力能让所有人获益。“我们凭借实力竞争并取胜,与我们所做的任何投资无关。”英伟达称,“每家公司都应该自由地做出最适合其需求和战略的独立技术选择。”
这些投资中,有些即将看到回报:CoreWeave计划于2025年年初上市,估值高达350亿美元,高于一年前约70亿美元的估值。英伟达在2024年5月参与了该公司一轮10亿美元股权融资。
在中国,英伟达也成为为数不多的仍在积极扩张的跨国科技公司。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为加大AI领域的研发实力,过去一年英伟达在中国进行大量研发人才招募。2024年11月,英伟达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办公室开业,这也是英伟达位于北京的第二个办公室。
截至2024年12月,英伟达包括上海、北京和深圳在内的中国区办公室员工人数已经达到3600人左右,较上一年中国员工规模增加了数百人。新增的研发人员聚焦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不仅支持中国本地,而且大部分研发也针对全球市场。
2024年11月,英伟达执行副总裁普瑞(Jay Puri)在访华期间表示,英伟达视中国为重要市场,将持续加强与中方合作伙伴的沟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伟达不会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除了数据中心之外,在工业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英伟达也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