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连打5枚火箭,频繁的发射任务引起了外界高度关注。

因为哪怕是身处俄乌冲突的俄罗斯,其在为满足前线需求而实施快速补充卫星任务时,创下的卫星发射频率记录也不过是15天内执行5次发射任务。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正在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不难看出,中国航天在和平时期的火箭发射效率已经达到了比身处战时状态的俄罗斯还要快1倍的水平,而这一细节的披露也迫使美军、台军等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外部势力不得不重新评估起解放军的战时天基侦察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由于今天的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二大的遥感卫星星座,能够实现对全球任一地点进行40分钟一次的持续天基侦察。但问题是,这一数据是建立在包括光学卫星在内的所有遥感卫星都可以被用于侦察任务的前提上的,是最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数据。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俄罗斯发射联盟2.1B火箭】

然而正如我们在一些商业卫星公司公开的光学遥感卫星照片上所看到的一样,所谓光学遥感卫星,说白了就是一个飘在太空的大号照相机,成像效果与目标区域天气高度相关。不光云层一厚就啥也看不见,在夜间状态下,光学遥感卫星的空间分辨率也将大幅降低。

例如中国科学院在2021年发射的SDG-1号卫星就虽然搭载有高分辨率宽幅热红外、微光及多谱段成像仪三种载荷,具备夜间拍摄能力。但与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0米级的多谱段成像仪相比,宽幅热红外的分辨率则只有40米。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SDG-1号卫星的全色影像图】

而微光设备虽然可以通过使用全色波段技术达到同样的10米级分辨率,但全色波段技术生成的图片都是灰度图片,无法显示地物色彩,需要配合其他成像图片时才有情报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主流的军用侦察卫星大多会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的主要原因,因为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全天候作业的能力,就算有云层遮挡也可以正常工作,作业效率根本不是光学遥感卫星可以比拟的。

因此,在中国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遥感卫星星座时,五角大楼方面虽然一度焦虑过自己的航母、机场等重要单位与设施会被解放军看光,但这种焦虑也没到无药可治的地步。

毕竟美军自己也有不俗的反卫星能力,只要美军能够在战时状态下优先摧毁中国星座中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那么即便光学遥感卫星星座没有受损,解放军的战时天基侦察能力也将遭受巨大地削弱。

诚然,中国也有自己的快速响应发射能力,能够在24-72小时的时间内补充卫星修复受损星座。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发射准备的快反火箭终归不是什么廉价大路货,一旦卫星损失数量超过火箭库存数量,那么卫星星座就将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修复。

好在从上周的一系列任务中我们能够看见,参与发射任务的火箭并不只有“国字号”的长征系列,还有隶属于民营企业的捷龙、朱雀以及谷神星火箭。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在海上发射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

由于这些火箭有的采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有的则是液体燃料发动机,以至于它们对于发射条件与场地的需求严重缺乏统一性。在载荷性能与反应速度上,远不如“国字号”的长征、快舟系列火箭。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民营火箭的出现与普及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库存。再配合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这将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持续应对潜力,避免了像俄罗斯那样只打了小半年火箭就把运载火箭库存打光,最后只能一边造一边发射的窘境。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成功发射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卫星生产效率放眼世界也是一流水平,只要火箭能管够,就算五角大楼打算在战时使用反卫星导弹攻击中国的卫星,他们最终也将发现中国的卫星远比美军的反卫星导弹数量还要多。

而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增长,中国的遥感卫星星座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体系也将会越来越完善。

就比如说,在光学遥感卫星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中国很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在遥感卫星星座中的占比。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光学遥感卫星也有望不断突破黑夜带来的性能限制。

中国连续发射5枚火箭,超过俄罗斯战时状态,为对美致胜打下地基

【“吉林一号”光谱01示意图】

典型例子就是“吉林一号”光谱01星,其在近红外拍摄模式下的空间分辨率可达5米级,足以满足大部分夜间拍照需求。

所以综合来看,在中国航天的发射能力、火箭库存潜力以及卫星性能都在稳步提升的当下,解放军的天基侦察能力将有望在不远的未来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而一旦五角大楼方面无法在这个阶段跟上中国的步伐,那么一旦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就算美军拥有一定的反卫星能力,这也无法帮助他们赢得最终的胜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