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林森】 “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中韩双边贸易结构正在发生转变。”韩联社28日报道称,在国际IT市场行情低迷等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去年中国整体进口市场中,自韩国进口所占比重降至7%以下。不少韩国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韩国最大出口市场,因此如何提高除半导体以外其他产品的竞争力成为韩国的当务之急。

韩国贸易协会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整体进口规模中,自韩国进口比重占6.3%,比2022的7.4%下降了1.1%,这也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自韩国进口规模同比大幅收窄18.7%,与美国(-6.8%)、日本(-12.9%)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

报道称,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商品在中国进口商品中所占比例长期维持在10%左右,2005年更是创下11.6%的最高纪录。2013年至2019年,韩国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大进口国。但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除了半导体和部分尖端显示器等产品外,在智能手机、显示器、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有所降低。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市场中自韩国进口比重还在10.4%的水平,但2017年跌至9.9%,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至2023年分别为9.7%、8.4%、8.4%、8%、7.4%和6.3%。

2013年,一直在中国市场稳居智能手机冠军、市场份额超过20%的三星电子不敌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的追击,在中国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而经历过“高光时刻”的现代起亚汽车也逐渐被“边缘化”。同时,去年全球IT行业持续低迷导致中国相关产品进口有所减少,占据对华出口1/3的韩国半导体产品同比减少30.6%。

韩国产业研究院在去年11月发布的《2024年经济产业展望》报告中警告说,韩国应对对华出口长期下滑做好准备,主要是考虑到中国零部件等中间产品自给率上升和韩国产品在中国进口市场竞争力减弱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其他不利的“经济影响”。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赵相贤表示,中韩自1992年建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韩国对华出口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中国再加工成制成品向全世界出口,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自给水平越来越高,中韩经济合作的很多模式发生了变化。

赵相贤强调:“除了半导体之外,如何推出能在中国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是韩国出口企业的重要挑战。”

此外,美国对华搞战略竞争导致全球贸易环境变化,一些国家表示要减少对华依赖。韩联社援引相关专家的话表示,中国仍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主动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和竞争力下降导致失去市场,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韩国贸易协会常务副会长郑晚基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每年都会形成新的市场,占韩国经济规模的一半左右。现在韩国仍难以寻找代替中国的市场。

他进一步强调,除了受中美竞争影响较为敏感的领域外,韩国应该在一般领域采取高端化和差异化战略打开中国市场,必须从根本上革新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