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康熙皇帝的事迹和关于康熙的历史传记有哪些,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康熙皇帝的事迹和关于康熙的历史传记有哪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康熙皇帝的事迹?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尊之为“千古一帝”。

扩展资料:

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

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日本人对康熙帝极为尊重和推崇,翻译了《圣谕十六条》,并且称呼康熙帝为“上国圣人”。二战时期日本人研究异族征服中国的历史,对康熙更加钦佩。

认为:清朝三百年的政绩,也是靠它拥有像康熙帝那样以卫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范帝王的地位,成为鞠躬尽瘁的贤能天子,才争取到那样难治民族(指汉族)的全面信任和拥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

返回目录

关于康熙的历史传记有哪些?

大清圣祖仁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

康熙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22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终年六十九岁。

在位六十一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早期生活

康熙即位时只有8岁,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三子。

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登基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1670年)从顾命大臣鳌拜手中夺回权力,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政绩

1673年,因为康熙在削藩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抗清朝***,其他二藩相继响应,三藩之乱最终在1681年被完全扑灭,但是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康熙采纳了大学士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在1683年出兵攻克台湾。

从1690年至1697年多次击败准噶尔和噶尔丹,史称三征噶尔丹。

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

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

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

康熙还组织编辑与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康熙对西方也十分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

对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天主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且对内部实施残酷的思想高压,从而使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

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

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诩(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后在名义上开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有继续,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利用“文字狱”这种残酷的方式打击了江南一带的汉族学者,从而导致中国进入了一个很长的黑暗时期。

例如康熙五十年发生过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诛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

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

正是由于康熙一人高超的能力使得清朝机器高效运转。

康熙被清朝称呼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千古一帝”。

晚年

康熙标榜仁政,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十二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康熙末年社会矛盾在日趋激化,有江苏无锡县人刘三因县令李牧残酷成性,聚数百人于山中反抗,后被捕。

评价

有专家指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4]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

另外,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据传教士张诚(J.F.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

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历史小说家高阳则说康熙有两大缺点,一是在传位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二是“好名”,而且好与臣下争名。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