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请教厦门婚礼流程和关于厦门的结婚风俗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请教厦门婚礼流程和关于厦门的结婚风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请教厦门婚礼流程

[安床]婚用寝台,男准备聘礼,女方也积极筹备陪嫁,在陪嫁中最重要就是一张大席,叫做“子孙床”是事先运到男方家中的,除床外还有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装盛的器物,一个家庭应该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陪嫁物。最起码陪嫁、床、橱、桌、柜、枕灯、帐、被……。

女家在造床,男家在安床都要择取吉辰而行。其安放位置基于男女双十二干支,而视家相、窗相、神位而定,忌与桌柜衣橱相对。是夜由全福太太依日择定方位就信,上帐,挂起“布”(帐眉)钩排一对百子千孙红灯,并拜床母(床神)。安毕必请几个男孙,在床睡一觉,这叫“压铺”生“乾铺”(男孩)。新娘房,婚礼前夕,由新郎邀一平辈的男子同宿,谓之“暖房”,吉期前一夜,还请母舅“压铺”,以示大者,母舅压铺后应在新床上四压红色,一为祝贺,二为早降麟儿。

[裁衣]婚前数日,男女两家均择同吉日良辰行裁衣之礼。即于神前,由福寿双全之妇女裁剪白匹布。男女双方均裁制“上头戴髻”日穿用之白布衣裤一件,俗称“上头衫裤”。女方,另裁制结婚当日穿戴之肚裙。

[挽脸]婚女在婚前要择吉行“开礼”,行礼前要请经验的妇女来开脸,以两条坚韧细白线交叉在两手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力量使之一紧一松,紧贴在其面部皮肤上,将额头和面颊部份的细茸毛一一拔除,同时也进行修眉毛。使脸部显得容光焕发靓丽。

[贺礼]亲朋于婚前送女家之贺礼,俗称“添妆”,贴单写“灿妆之敬”、“妆整”。这男家之贺礼则写“燕尔之敬”、“花烛之敬”……。

“轿前盘”一般都在婚前一天,为酬谢新妇双亲养育之恩,及由男家赠送猪脚肉、面线、果品、糕饼等物。数量多少因贫富而异。现代已在婚前一天“厅头红”仪式进行。

[冠礼·开礼]俗称“上头戴髻”。有的叫“上头梳髻”。

冠礼,乃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即选择吉日,选大宾,为冠者举行冠礼。

笄礼(笄,簪子),乃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行绾发插簪之礼,以示成年。

这种男冠女笄礼俗,是在结婚之日的前一天或当天凌晨举行。俗称“上头戴髻”。

男女双方选择吉日衣食,分别在自己家中进行,有的同一时刻进行,也有因男女双方庚命不同而取消。届时,在正厅、神明位、祖先神位前设香案,男坐竹筛中,面向厅内(即对神位、祖先灵位案前),女坐簌壶(一种扁平竹器)之上,面向厅外(表示出嫁)。然后由“好命人”(亲属尊长属三全福者),臼赞吉语为男三梳其发,盛装(穿上结婚服饰)后加以冠礼。既冠,拜天公,神佛及祖先灵位朝拜,次拜父母、父醮以酒,申戒词。女则由“全福婆”为其梳卷髻发,银簪插髻,上开钗。即成开礼。其后,礼如前仪,拜恭奉亲,母敬以敬奉舅姑尊长之礼。既毕,双方均设筵以饯。此后,男则忙于迎娶准备,女则人闺房,静候亲迎。
[食姐妹桌]“轿前盘”那天晚上,出嫁女都邀请胞姐妹,堂姐妹,女友及平时相处搞密切,女伴团圆聚餐,以示依依不舍之情,此惜别之宴,称“食姐昧桌”,含有吉祥之意,席间,把彼此期勉祝福的心意一一道说,且多念喜句。

[搬做]俗称“运嫁妆”,在迎娶的前面三日(远途应提前)男家送“迎书”到女家,女家就会按妆奎先发数目(陪嫁到新娘房的床,橱、桌、柜、椅、被、帐等大件物品),列成“做单”运往男家,请其预备人力搬运,叫做“搬佽”。女家请了两个喜娘,俗称“伴房”,陪伴新娘,并代新娘料理出嫁事宜,吉期前日女家大厅置一大炉,炉中烧香红炭。所有妆整必从炉上筛过,才允许搬到男家去。同时“伴房”口里念道:“千目万目筛出去,金银财宝筛进来”。男家所派“搬做的人”,大都是旁支的叔伯兄弟。妆整搬到男家时,要请多子多孙好命人置就位。让众人齐观。

[酬神]俗称“谢天地”,古习,酬神是长子的特权。此礼一般在吉期前一天明亮时举行,是日阖第悬灯结彩,仗道设斋,拜谢天公,三界公及众神明,奉告长子缔婚,谢天地香案要挂在厅前,王供及全猪全羊,先由父母叩拜祝祷天地及诸位神明,新郎跪下口中默祷,行三叩首。同时上演“家礼戏”(傀儡戏)。是日女家备送十二色礼品,如喜帏、喜灯、礼香、礼烛、礼炮、戏采、发盒、礼酒、桃盏、熏腿、鹿角、燕窝等致贺,此称“贺谢神”。男家仅受其前六色礼品,余“原壁”并加礼品送回,尚及戏采,须加演大戏,以为答谢。此即俗称“前棚家礼,后棚大戏”。

[迎娶]其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做单顶娶,即新郎在家不亲迎,而由媒人领新娘轿单顶至女家迎娶;一种叫双顶娶,即男家备于婿轿、新娘轿双顶,新郎至女家视自迎娶。

新娘花轿,男家先得准备好,轿身涂红,轿边周围红缎锈花的帏帘,因其四周绣画有花鸟人物装饰图案,又称“九仔轿”,四角轿垂珠,并点着牛角透明挂灯,显得光耀夺目,花轿摆在大门口,让众人围观,相传围观的人越多,花轿的煞气就越少,也就越吉祥。

迎娶当天吉时(路途远的,应前日傍晚到达),花轿起动,由两名至四名全福太太用红纸卷成纸条,浸了生油之后点燃照轿。然后鸣炮起轿,跟随彩旗,鼓乐大吹大擂迎到女家,俗称“迎轿”。沿途鼓乐喧天,每过一村落必放爆竹(鞭炮)三通。

花轿至女家时,鸣炮接之,停于宅前,于敢壶(扁平竹器)内置瓦一块,以便轿停放而破之,亦作攘邪之意,俗称“破瓦”。
[饿嫁]]在出嫁前三天,新娘开始节食,到了前一天,简直不再吃喝,因为有了吃喝,难免要上厕所,一个新娘子,岂敢在婚礼当中提出这个要求,所以还是不吃来的安全些。这就是“饿嫁”。

[训嫁]出嫁女在开礼后,其母及族尊长,便教以三从四德奉舅姑尊长之礼,生男育女,治家理家诸法。

[哭嫁]新娘在家中等待迎娶,去期至,一面辞别父母,上轿时放声啼哭声氏族尊长亦哭勉,内容繁杂,一是舍不得离开家,二是避邪。传说,哭了才会家兴盛,哭了婚家郎家才红大。俗话叫“哭好命”。

[新妇更衣]嫁出当日,凌晨新妇沐浴更衣,汤水内须量早稻、麦葱三物,身上所有衣饰物皆在炉筛过的避邪凶。新妇服装:内穿白布短衫、白布裙(此套衫裙须保持一生,至死后,张穿时要在穿上,意为洁身而来,洁身而去)。腹挂肚裙,裙内装放铝钱(意为姻缘)、乌糖、正谷、猪心(罐出装意取夫好同心,入洞房后由伴娘先取出量于床头柜内孩儿)等生二种物件。裙布料日得用裁制产儿衣服,因此示产儿之兆。外则穿男家送的盘头裘裙,均仿照明朝宫装,珠冠凤蟒,一般庶民仅采用凤冠。

[娶嫁]新迎时与新郎同往女家之傧相,俗称“娶嫁”,往时娶嫁轿内系铜锣一面,以便催促速为上轿(催以新妇延迟时刻上轿、可得福气多留在女家),亦作为沿途敲鸣热闹。

[食旬]汤新郎轿停驻女家未出轿前,女家则遣一童子敬献四种汤(蜜茶、四果汤、鸡蛋汤、腰子汤),食此汤称“食旬汤”。

[食鸡蛋茶]男家迎娶至女家,则请“食鸡蛋茶”(甜茶内置脱壳煮热鸡蛋一个)。仅喝其甜汤,并将鸡蛋用箸截开,因蛋光滑不易截开,仅以箸在碗中搅拌了事。

[亲迎行列]新迎队队伍,大抵次序为:最前面的敲铜锣和放爆竹的人;后面紧接着男女双方手捧双姓“喜”字的大红灯笼,到达婚家悬挂在大门灯梁上;再者则是鼓吹队;媒要轿;娶嫁(傧相);舅爷轿(新娘之弟,其乘轿系红巾宫灯谓之新娘舅灯,以此上悬挂正厅或洞房);嫁妆梳妆台,“全厅面”(富家嫁妆、即指厅堂需用的桌椅、垫亲、屏风,神灯,花瓶等器具一式全套齐备,又有一块田土的契字,甚至供以死后用的寿板、用金一小型,其金价是供买之);新郎轿、新娘轿(中流以上者用四人人抬的红顶轿,一般则用二人抬的黑顶红尖轿);随嫁娴,随嫁姆(均限于宫家,官家);“子孙桶”(日后女子产儿用的洗澡盆,装入红彩布袋二人挑着,与首饰盒同担意为子孙蓄衍绵延寿兆)。

新娘轿前有一枝带根梢叶的“青竹,上面拴了一片猪肉,俗谓“点脚青”,以为嫁翁姑、夫妇,子孙皆有鸿福、康宁之吉兆。青竹又取意新妇贞节初婚之表示;其灯端系猪肉一小片,以驱避邪神——“白虎神”,俗称“制白虎”。

[轿斗圆]迎娶同往之媒人须带“轿斗圆”及“轿斗猪脚”前往,意为迎团圆,“轿猪脚”是给女家接待轿夫等人用膳。轿斗圆系用一斗二升米制之圆仔粹,作汤圆材料,后世概用米代之,称“斗二米”。

[过米筛]新娘轿的后面,悬挂彩色未筛一面,筛面画有太极和八卦图,象征繁荣,改写“百子千孙”吉句,有攘邪之意。新娘上、出嫁门时,由全族妇一手擎米筛覆盖其头上保护新娘上、出轿。今则以红雨伞代之,既避邪驱妖、又能避雨。

[罩乌巾]新娘乘轿之前,由紫姑(婆仔)引导上厅,立于竹凳上,穿上新郎带来之围轿裙,并系肚裙,然后盖上紫帕(俗称乌巾),有科第之家,则盖红帕,以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
[上花轿]吉期正日,新郎蒙罩乌巾毕,其母亲替她在头上插一朵四季花(有的用吉花代)新郎就在父母面前哭别、跪谢养育之恩,然后向神明祖先灵位跪拜,最后向亲戚邻里告别谢送行礼,新郎由父兄或叔伯牵扶上花轿,以示出嫁是奉父兄之命,进轿中,手捧如意玉,紫姑放下轿门帘,轿脚下放一火炉,让轿从炉上过,一取“旺”,避邪。与此同时亲迎队伍则鸣锣升炮,奏大雅之乐,队列即起程。

[放手巾扇]花轿起程,丈母娘手扶清水一碗,向轿后泼去,表示“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希望女儿此去婚姻幸福,不致休弃之事发生。在起行不远之地,新娘放一只折扇及一条手帕,谓“放手巾扇”或日“送手巾帕”,其意与前同,或取以此为临别纪念,一说以此表示抛弃不好性癖,以求得和顺。

[换花]迎娶途中,倘若花轿与花轿相逢是吉利的,为免“喜冲喜”,双方媒人各预备人造花交换,则可转此为吉,此称“换花”。

[请出轿]花轿停男家门前,由男家童子趋前端茶迎轿,旋由新郎出迎,而于择定吉时,将花轿经火炉(意与上轿同)升人大门内,继由童子奉柑桔二颗(象征夫妇圆满吉意)恭请新娘下轿。

[踢轿门]新娘下轿前,新郎用扇将轿顶打三下,又用脚“踢轿门”三次,越用力踢,越示新郎之威严,待新妇婚后顺从。同时,新娘亦将嫁妆桌柜皮箱之锁匙,托媒妁交付新郎开之,明示见于天。新娘过门槛时,依礼不可踏着门槛。

新娘出轿,轿夫口念吉辞:“今要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做一堆,新娘新婿入房内,生子生孙作秀才。”

[抬子孙桶]挑夫将子孙桶挑至新娘房,念四句:“子孙桶,过户碇(门槛),夫妻和睦,万事成”或“子孙桶,拎入房,百年谐,心相同。”重用专句,以求吉利。

[拜堂]是婚礼的。佳期良君,新娘出轿,新郎以红绣球绶带(多于新娘手中,男家全福太引导由东阶而上,同桌正厅向内站立(男左女右)。

此时,厅堂早已张灯结彩,备香案,喜糖果品,牲礼酒于堂上,主持人(男家全福尊长者担任)、点烛、上香,念唱点烛词:龙烛辉煌,光照华堂,玉人交拜,家庭兴旺,白发齐眉,五世其昌……。

司礼引唱:行成婚礼:升炮、奏大雅乐、新郎新娘入华堂。

行见面礼:新郎新娘面辑,推手。

行交拜礼:先拜天地;新娘新郎就位,新郎新娘转向厅前,男左、女右,厅地面铺有红地毯,跪拜。

转拜祖宗:新郎新娘就位,跪拜,请告文(由男家主婚人父母的家父叩诵),告文毕。行合卺礼,司樽者酌酒,新郎新娘接酒,各用右手指,沾酒,先向天上洒三点,再向地上左至右洒三滴,后夫妻举杯示意,反酌。

再拜高堂,向新郎父母及祖辈行礼。

夫妻对拜:新郎新娘转面对面,行鞠躬礼三次

送入洞房:主持人将案前绣球绶带分付新郎新娘手中,童子童女秉烛前导,新郎新娘同步入洞房。

返回目录

关于厦门的结婚风俗

俗话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在闽南地区,无论相隔多少里的村子,都还一直延续着我国几千年来的风俗,相信这些好的传统一定是会被人们继承下去的。
那么在闽南农村的结婚风俗中,都是有什么讲究的呢?闽南地区的也是我国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闽南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很独特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闽南地区的婚俗中,虽然各地在某些程序上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一般都有六礼,即:问名、纳采、纳征、纳吉、请期、亲迎。
一、准备
由媒人或者由新郎推荐一个人到新娘家里谈聘礼和衫裤钱、系红包,双方家庭会针对聘礼情况进行一个协商,一般情况下女方家庭提出的条件不太过分的话,男方家庭都是会接受的,你来我往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
聘礼数额看协商情况。现在一般农村聘礼10万到50万不等。


衫裤钱包括新娘的婚纱礼服以及三金首饰等。男方家庭。一般5万到10万。
挑一个好日子去女方家系红包,系红包的意思就是先带一部分的钱和礼品给女方父母。
担盘,抬盘在闽南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婚习俗。所谓的抬盘就是:猪脚、芝麻酪、红蜡烛等闽南婚礼必须品,带到女方家里去,女方不能全部收,只能收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一些芝麻、五谷类的东西让其载回去。
上头,结婚当天,新郎新娘的父母,需要为子女梳头梳三次,一梳相敬如宾,二梳儿孙满堂,三梳白头偕老之意。
在闽南这个地方,很多人基本都听不懂他们的方言的,所以方言也是一道门槛哦,幸好这次婚礼中有两个人本来就是闽南人可以作翻译官,一个是我的弟妹一个是新娘的伴娘。随着改革开放,闽南人需要说普通话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交流起来并不困难。


二、迎亲


新郎带着彩车和红包(10元,20元,50元,200元不等),和一帮兄弟,在媒人的带领下到新娘家,用红包“砸”开新娘的门,哈哈,这次我也巧妙地抢了300元的红包。新郎的兄弟找新娘的绣花鞋,保护新娘的绣花鞋的人嫌红包(50元)太小了,那帅哥又掏了两个。我说,来给我看看,他递给我看了看,我捏了一下,说道,嗯,是有点小,拿大点的吧!帅哥们转身商量了一下,又拿出了一个红包,要鞋子,我一把抓了过来,捏了捏,嗯这个还有点厚,再加一张就可以了,顺势塞进自己荷包里。对方索要,我说,送出的红包,哪有再要回来的哟!小帅哥的脸红了。
只是不像我们湖北人迎亲时,大老远就放鞭炮,也许是城市禁鞭的原因吧!
临出门前,摄影师要求新郎陪新娘亲朋全体合影。我以为像湖北人结婚时要举行一个认亲仪式,并且被认长辈都要给红包新娘新郎,但闽南人结婚没有这个环节,也许怕我们没有红包吧!
随后,我们作为新娘家所有的亲朋乘坐新郎叫来接我们的大巴车随着所有的彩车一起到新郎家里去。


三、结婚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移风易俗的观念也在渐渐改变闽南人的习俗,在婚礼上很多繁礼俗节也都省略了。但是,在这次婚礼中,最有独特性的是迎祖、祭祖和海鲜宴。为了祭祖,新郎家准备了充分,如设祭台,摆供品,准备了很多纸质金元宝。在开席之前,新娘新郎在族长的指导下,向祖先敬香,行礼,许愿,然后放炮竹,烧金元宝给祖先。随后是海鲜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龙虾,纯粹的海里野生的,一只装一盘,多大呢?一只有1.5斤左右,在500元左右,还有鲍鱼、土龙、海参、海蟹、龙胆石斑鱼、竹笋海鲜汤、玉脂膏、叶参鸽子汤等等,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