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记者会上,王毅对美国好言相劝。可惜,美国没听懂,继续在“抗中”绝路上狂奔。为了与中国竞争,美国甚至打算狂砸40亿美元。这么多钱,会被用在哪?美国的图谋真的会成功吗?
一、豪掷40亿美元,只为与中国竞争?
据美媒报道,美国国务院近日发布了总统拜登提出的2025财年预算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预算计划中,有一项是“与中国竞争”,且这一项的预算高达40亿美元。
(美国总统拜登)
对此,有美国官员解释称,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竞争中战胜中国。
毕竟,在美国看来,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又有足够的实力做到这一点的竞争对手。
按照计划,美国会拿出40亿美元预算中的一半,也就是20亿美元,来设立一个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基金。
虽然美国没有明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计划对标的正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亚洲、欧洲以及很多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巴经济走廊。
这个项目启动后,不仅为东亚、南亚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通道,还促进了中国的能源进口。
不仅如此,相关子项目还为巴基斯坦吸引了250多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造福当地民众)
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样的项目数不胜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造福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正因如此,美国发起了对标“一带一路”倡议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倡议,妄图取代前者。
此前,美国还在G7峰会上,提出了一个基建计划,并夸下海口,要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然而,事实却是,美国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远不及中国。
相应地,美国的倡议也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
这么看来,拜登还没有放弃,用砸钱的方式制衡“一带一路”倡议的图谋。
二、对标“一带一路”,美国能成功?
那么,美国的图谋会成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最直接的障碍就是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
要知道,美国国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化解美国政客们在支出方案上的分歧,避免美国政府再次陷入停摆状态。
而且,美国大选的形势尚不明朗,拜登能否成功连任,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提出的抗衡“一带一路”方案,大概率不会得到国会支持。
其次,就是非常现实的资金问题。
如果美国真的要制衡“一带一路”,光说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搞基建。
然而,美国目前的债务规模超过了34万亿美元,可谓是债台高筑。
连还钱都是个问题,美国哪里还有闲钱投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目的不纯,别国未必愿意接受它的“帮助”。
历史和现实早已证明,美国所谓的“帮助”,通常都带着一些附加条件。
美国之所以愿意出钱帮助某些国家,就是为了拉拢他们,替自己卖命。
菲律宾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美国给菲律宾一点甜头,菲律宾就得充当美国在南海的马前卒。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不仅如此,美国还会在所谓的“帮助”中夹带私货,例如将美国的文化、思想渗透到“被帮助”的国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力图让沿线国家实实在在地获益。
有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作对比,其他国家还会选择相信美国,并接受它所谓的“帮助”吗?
答案恐怕是不会。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紧盯我们的“一带一路”,背后的深层原因正是,美国用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三、美方不应该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
显然,这是一种误判。
虽然中美之间有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同为世界大国的中美也存在着不少共同利益。
中方多次强调,我们不搞大国竞争那一套,也从没想过取代谁、挑战谁。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搞霸权越来越难,不是因为快速崛起的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影响力,而是因为在日益多极化的今天,霸权主义注定会走向失败。
正因如此,中国始终强调,美方不应该用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外交部: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
道理很简单,只要有竞争,就得有输赢。
中国不想看到,中美为了所谓的输赢大打出手。
这不仅对中美双方全无好处,还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麻烦。
相反,如果美国能及时醒悟,正确认识中国以及中美关系,搁置两国之间的分歧,同时争取一切合作的可能,那么中美关系就能沿着旧金山会晤指出的光明大道走下去。
利害关系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就看美国如何选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