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有点慌:中国从日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在中国的大学和实验室担任研究职位。过去,中国主要欢迎来自日本公司的工程师,但现在它正寻求吸引天文学和其他基础科学领域的学者。
这一趋势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日本的学者由于大学的预算削减,不时得努力寻找工作。在过去20年里,中国大幅增加了研究项目的支出,在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接近美国。
龟冈宏,前东北大学助理教授,于2022年9月成为中国科学院(CAS)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的组长。他在这个位于上海的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团队,该中心与英国的约翰-英纳斯中心联合运作,该中心是一个以植物学研究闻名的英国组织。他说:"我想尽早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人员”。
在一些日本大学任职后,龟冈于2020年在东北大学找到了一个带期限助理教授的职位,希望能领导自己的实验室。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这导致他向中国科学院提出申请,该院最终接受了他。
龟冈研究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种被称为"菌根真菌"的霉菌在土壤中收集磷和氮,并将营养物质转移给植物,作为一种"微生物肥料"发挥作用,同时承担低环境负荷。"我比很多人都幸运,就是在中国也是如此,"他说。研究所方面提供了约64万美元用于建立实验室和支付五年的研究费用。他还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
关于前往中国的日本学者人数的信息很少。不过,现有的资料显示人数在增加,部分原因是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研究环境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服部元之经常被那些想在中国工作的日本学者征求意见。他强调,与日本相比,研究水平和职位的可用性是"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中国要求的研究水平很高,但尽管学术界大丰收,也很容易找到职位。"他说:"在中国,可用职位的数量是压倒性的多,而在日本则是压倒性的少。
据说在中国的日本学者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天文学和基座物理学领域的人数很多。在被认为是基础科学的天文学领域,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缺乏可用的职位。然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决定促进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新的学院和实验室正在创建。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政道研究所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天体物理学研究机构。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提议,该研究所于2016年成立,正在推动天文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
研究黑洞天体物理学的日本学者水野洋介自2020年以来一直担任该研究所的副教授。他也是事件地平线望远镜(EHT)的成员,这是一个捕捉黑洞图像的国际项目。在加入EHT团队时,他一直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寻找研究职位,最终在李宗道研究所找到了一个。
由于在大学里设立了天文学系,中国对天文学家的空缺正在增加。美国和欧洲的学者经常发现到中国工作很困难,因为中国的研究文化与他们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水野说,尽管存在这种情况和其他差异,但"日本人在中国有机会"。
日本学者被吸引到中国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者,而且,它已经逼近美国,成为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最大支出国。充足的资金带来了有吸引力的、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研究人员的丰厚工资和其他激励措施,使学者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项目中。
自200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在迅速加强其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全球足迹。根据日本国家科技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在2000年左右,中国在产生的最多被引用的研究论文数量上排名第十。自2008年以来,该国一直位居第二,但2018年除外,当时它超过了美国,位居第一。
但近年来,问题开始出现了。专家说,例如,不断加深的中美冲突使这两个巨头难以进行联合研究,影响了中国成为世界顶级基础科学研究国家的目标。
2023/06/1209:25日经英语新闻

日本,天文,大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