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印度国内关于下阶段对外政策走向的讨论相当热烈。先是俄乌局势大幅压缩印度在美俄之间搞平衡、走钢丝的空间,引发关于印度在美俄之间如何取舍的大讨论。接着又有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印工作访问,明确传递中方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也引起印度国内对下一步如何发展中印关系的讨论。虽然目前这些争论一时难以达成统一,但从国际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发展态势来看,印度对外政策确实到了需要反思乃至修正的时候。

首先,要坚持“独立外交”,摒弃“选边站队”。近年来,印度对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逐渐偏离不结盟的战略传统,转而以战略自主的名义搞“多头结盟”“议题结盟”,并在实践中日渐被卷入美国的战略轨道,特别是在对华政策上。

这一政策的大背景,是美印在防范和制衡中国方面取得某种“共识”。美国出于对华战略竞争的考虑,大幅抬升印度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竭力推进“扶印制华”策略。2022年2月颁布的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罕见地将“支持印度持续崛起和地区领导角色”作为落实“印太战略”的十项行动计划之一。印度则认为中美竞争为其提供了渔翁得利的“机遇”,试图迎合美国实现“借美抗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2020年出版的专著《印度方式:不确定世界下的策略》中称“有时,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倒向某方”,“(对外政策)某一方向的进展有助于增强其他方向的优势”。换句话说,印度在美国对华竞争中更多地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但从阿富汗变局到俄乌局势以及历史上大量案例表明,美国对他国向来奉行“有用则用无用则弃”的自私主义外交政策,甚至有时将他国“往火坑上推”。而对其他国家来说,无论自愿还是被迫跟随美国,往往承担巨大风险。对于这点,印度不可谓不“心知肚明”。也正因此,印度在此次俄乌局势上并没追随美国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甚至有意通过建立卢布—卢比结算机制维持印俄经贸关系,这种“独立自主”的政策值得肯定。

进一步讲,虽然美国出于对华竞争的考虑,短期内对印仍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但在“反俄制俄”已成美西方“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在美俄对抗近乎难以转圜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选边站队”只会加剧阵营化对抗,既无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也无助于印度自身的国家利益。

其次,要坚持“管控风险”,摒弃“冒进冒险”。近年来,印度对外政策的另一典型特征是风险偏好日益上升。从对巴基斯坦发动跨境外科手术式打击,到近期诡异地因“技术原因”向巴基斯坦“误射”导弹,以及在中印边境对峙期间搞“先发制人”偷袭的危险举动,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