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王淅在东京,围绕中日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以及中日关系等话题,与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进行了交流。

王淅:周教授您好,大家对您的跨国学习和研究经历很感兴趣,您当年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这段经历对您的工作和学术成就有什么样的影响?

周牧之:我在大学的专业是自动化,1985年分配到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了当时最大的国家重点项目——上海宝钢二期的建设工作,这个工作经历使我萌生了去日本学习产业政策的想法。

在日本读经济学博士期间,我在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工作,参与了一些与日本国土政策、东京湾规划相关的项目,这让我的学术研究范畴从产业政策扩大到了空间规划。

博士毕业后,我在日本国际开发中心从事对发展中国家政策以及规划能力提升的援助工作。在这一段时间,我们与国家发改委一起做了关于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大城市群发展战略就是其中一个成果。

·中国城市发展

王淅:早在2000年前后,您就提出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将出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三大城市群。事实证明,这个预测相当准确。为什么您在20多年前就能对中国城市发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

周牧之:第一,这得益于我是研究产业政策和供应链的,当时我们团队对产业链的全球扩张趋势特别敏感,前瞻性地认识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将成为全球供应链最好的新兴产业集聚地。

第二是在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参与的东京湾相关规划与研究,让我对临海发展模式,特别是湾区发展的优越性和巨大前景有了充分认识。

第三是长期踏实的调研使我对中国发展动态有了真实的认识。从1995年到2001年期间,我都带着一个国际专家团队在国内做实地考察调研和规划工作。我们当时提出的大城市群发展战略和关于三大城市群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和对未来的想象力的。

20年前的预测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三大城市群现今创造了全国65%的货物出口和37%的GDP,集中了全国24%的常住人口、61%的主板上市企业和70%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图片和文字出处:云河都市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