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慧、刘骞、张菁娟 编辑/冯雪】中德建交50周年、世纪疫情持续之际,德国总理朔尔茨带着“总裁团”于11月4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一趟旅程举世瞩目,朔尔茨创下了三个“第一”: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他是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也是疫情发生三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G7国家和欧盟国家领导人。

然而,朔尔茨本人也因此面临承受了来自德国国内、欧盟内部,甚至美国方面的各种压力。

在这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之下,朔尔茨为何坚持访华,他想通过这次访华达成什么目的,或释放什么信号?这次访问将对德国新对华战略产生哪些影响?又会如何影响未来的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的发展?

众所周知,朔尔茨此行带了一个阵容华丽的商界代表团,大众、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巴斯夫等众多中国民众熟知的德国品牌高管位列其中。此次随访企业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在朔尔茨此次访华行程中会发挥什么作用?

观察者网注意到,上述企业大多已经在中国有大量投资,并在近期加大了投资。德企对华投资似乎进入了新一轮高潮,这会给中德双方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和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进行全面解读。

对朔尔茨来说,“访华可能一时不被理解,却是一种战略需求”

本届德国政府是朔尔茨为首的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建的联合政府。现政府内部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绿党和自民党一直主张对华强硬政策。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绿党)在朔尔茨出访前还在警告他,访华时不要忘记原则与表达强硬立场,要记住中国是“系统性的竞争对手”。

不少欧盟国家也批评朔尔茨访问中国是“单干独行”,仅仅为了德国的利益,他们希望欧盟以“一个声音”与中国对话。美国更不用说,自然不想德国与中国关系走近。

因此,可以说朔尔茨这次是在重压之下,力排众议,坚持开启了北京之行。

“正因为有这样的阻力,更说明了朔尔茨此次访华的重要性,”郑春荣说,现在德国国内和欧洲方面,要求减少对华依赖的声音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声音正逐步地转变为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主要针对投资、贸易方面的审查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