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时间,从而将有效载荷能力从7吨提高到8.2吨,从这个角度看部分配件存在互换性,因此相互调用可能性确实存在。

但我们也要确认一点的是,俄罗斯也有我们类似的滚动机制,也就是说当联盟MS-22飞船发射后,MS-23和联盟-2.1a火箭就已经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了,并且优先级是最高的,不可能会被军事发射“挤占”,毕竟有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

唯一的可能是保障状态,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营了20多年的,俄罗斯则是最重要的“运输队长”,国际空间站上有常态化的紧急撤离飞船,因此地面保障并不需要达到“热备”的状态,因为一枚低温火箭要保证“热备”很难,比如它不可能一直竖在发射台上,这对火箭结构是个考验。

另一个则是燃料加注,煤油类燃料很简单,可以长期保存,但液氧不行,这个低温燃料只能随用随加,还需要载荷多次测试,如果是载人飞船,测试要求会更严格。因此这个时间怎么也得数天,而如果还在总装大楼内的话这个时间可能就更久了,中国航天的8.5天应该是在极端的保障情况下,而这个保障条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