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阿米尼之死”为导火索的伊朗全国性示威已持续四个多月。自去年9月起,负责执行法案的道德警察部门一度放宽执法,而今年初,当局表示其容忍度已开始降低,警方警告,女性即使在车内也需要佩戴头巾。 1月10日,伊朗梅尔通讯社称,总检察长已发布命令,下令警察“严惩任何违反头巾规定的行为”;此外法院也要对违法者判处罚款和额外处罚,如流放、禁止从事特定职业和关闭工作场所等。 伊朗头巾示威最终将如何收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声称要对该国的“文化体系进行革命性的重建”,如何理解其中含义?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平作出以下解读。

观察者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去年12月公开表态,要对该国的“文化体系进行革命性的重建”,消除各领域文化的弱点。他指出,伊斯兰革命深刻改变了伊朗政治、文化、社会基础和思想观点,将虚假的“西方主义”文化转变为了“反抗西方”文化,将“自私和名誉”的文化转变为“牺牲和无私”的文化,而现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积极精神”正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如何理解哈梅内伊这个讲话?是否意味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精神的新转向,到底是会加强伊斯兰文化还是呼应民众诉求?

邱文平: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如果我们跳出西方制度的优越性,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伊朗,就会发现伊朗其实一直在构建伊斯兰什叶派的“文明型国家”。

伊斯兰教法是伊朗的宪法根基,是一切政治行为的理论根源,也是一整套指导生活的伦理规则。所以,哈梅内伊的讲话只是要对政府和宗教执法部门僵化的宗教执法作出修正,以一种更加柔性的、温和的、能被年轻人所接受的方式加强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绝非伊斯兰革命精神的转向。

当地时间2023年1月4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中)会见伊朗女性。图源:视觉中国

伊朗现在处于十分艰难的处境,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严重影响了伊朗人民的生计,伊朗出生率很高,年轻人失业率高、收入很低,加之各种权力部门的寻租,导致民怨沸腾。

内外势力借助“头巾风波”对伊朗发难,加剧了事态的复杂性,适当的改革是必须的,否则不足以平息民愤,僵化的制度修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