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2023年伊始,美元币值对于其他货币又跌了。

这一轮美元转弱是从2022年底开始的,当时美元兑人民币已经达到7.3,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买入美元并宣称汇率马上要涨到8,没想到现在一度回到6.7以下,不少投机者因此损失惨重。在美国依旧加息、国内货币政策没有显著变化的短短一两个月内人民币有这样大幅度的升值,表明金融市场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过,去年在强势美元的背景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韧性十足,在美元贬值的今天,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汇率压力更小了,这也反映在主要股票市场年初的指数反弹上。

当然,少数经济结构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依然避免不了货币危机的发生。比如埃及,最近就由于国内货币危机终于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条件,通过减少财政开支、降低国内汽油价格补贴、实施货币兑换浮动汇率等等措施,换取IMF的30亿美元经济援助。

另一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则在去年年底得到了IMF发放的60亿美元。而且在今年年初,阿根廷引人注目地宣布启用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已经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

路透社报道截图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

按照一般通行的概念,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两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某个时间内,以某种汇率可以换取多少数量的货币。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一般会商定货币互换的期限、汇率、数量、货币种类以及利率。

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个经济规模比较大的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可以依据协议向另一个相对比较弱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在这方面,美联储是最活跃的中央银行。在2008金融危机和2020疫情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和世界上几个主要经济体之间都签订了庞大的货币互换协议,为这些经济体提供了大量美元流动性支持。根据IMF的统计,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对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提供了5800亿美元的流动性,在2020年3月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对其他国家央行提供了4500亿美元的流动性。

而还有一种货币互换协议是几个规模相差不大的经济体之间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其目的大多是希望可以推动以两国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跨国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