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例子包括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2016到2019年之间建立的货币互换协议,他们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确导致了这几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中用本国货币结算的贸易份额的增长。例如,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货币互换协议签订之后,在三年内两国贸易中用泰铢结算的比重从14%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那么中国央行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主要起到什么作用?从人民银行的角度说,我们与国外央行建立人民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包含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

根据IMF统计,中国在2020年底以前与31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在2020年金融市场风暴的时候,土耳其、蒙古和巴基斯坦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从中国得到了大约560亿人民币左右的流动性支持。

而从促进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货币中的应用这个方面来说,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的效果仍然存在争议。从已有的少数研究结论来看,仅仅是和国外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不一定可以推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用。但是如果国外央行启用了货币互换协议,从人民银行得到了流动性援助,那么和这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份额会有比较大的增加。

新华网资料图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承认美元依旧是当前国际经济结构的基石,而且美国为了维护美元地位是非常愿意投入资源的。这里不包括美国为了美元地位愿意投入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资源。单就经济资源来说,当世界处于极端黑天鹅导致的经济金融风暴的时候,前面提到的美联储向其他国家提供的美元流动性的规模,就是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经济秩序所做出的投资。

虽然中国也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货币互换协议,但是这其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从美联储手里获得美元流动性支持(例如欧洲、日本、英国和韩国),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就没有必要启用和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也适用于大部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货币选择,如果参与贸易和投资的私人企业可以方便地使用当前国际货币美元或欧元来进行商业和金融活动,那么他们主动换成另一个货币来进行交易的动力就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