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导向型经济,再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升级,这种模式被称为“东亚模式”。在东亚三国许许多多产业起落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技术创新”也好,“产业升级”也罢,它们听上去都是根正苗红的好词,是官员口中提振国力的运筹帷幄,是学者眼里事半功倍的灵丹妙药,是媒体笔下造福人民的必由之路。


但在长达十多年的漫长追赶期里,面对恐怖的技术差距,产业界需要面对的绝望往往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既无封狼居胥的豪迈,又无乌江饮恨的悲壮,很多人经历的不过是义无反顾之后的一无所获。


东亚经济体的年均工作时间变化


地理意义上,东亚并不算一片丰饶沃土。也许正因如此,才孕育了这种特殊的发展模式,以及几个经济体在各行各业的恩恩怨怨。


一个产业的走向,一个群体的命运,有时就是这么被描摹的。



[1]置身事内,兰小欢

[2] 光变,路风

[3] 世纪巨骗还是民族脊梁,君临财富

[4] 京东方:A股“不死鸟”还能飞多久,《商业观察》,唐莹莹

[5] 京东方:钢丝上的舞者,《董事会》

[6] 对不良企业的仁慈,就是对守法企业的侵害,《IT时代周刊》,葛甲

[7] 解读京东方十年千亿谋局,《英才》,杨旭然 、梁海松

[8] 拿什么拯救你,京东方,《中国证券期货》,顾列铭

[9] 京东方跃进之谜 ,知识经济,李立宏

[10] 京东方崛起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北京行政学院,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