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塞拉·塞尔纳达斯,核译/刘啸云】

上周三,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吉奥·马萨(Sergio Massa)宣布,阿根廷在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时,将不再使用美元,而改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因此,下个月阿根廷的进口额或将达到70亿人民币。

长期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增长一直遭受外部限制,这主要是由于该国的经常账户面临结构性失衡,且过分迷信美元作为储蓄货币的“安全性”。美元的短缺对阿根廷经济造成了压力,进而加速了通货膨胀,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前。在美国的支持下,阿根廷的右翼反对派鼓吹阿根廷经济美元化,试图以此打破人民对进步社会的共识。

阿根廷能否提出不同于经济美元化的其他方案?中国又能对此提供哪些助力?

阿根廷的转向

在阿根廷经济部与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的联合会议上,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宣布,两国将正式扩大2020年达成的双边互换协议。中国与阿根廷的双边互换协议自2009年起延续至今,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根据该协议,两国可使用各自的本币结算双边跨境交易(包括贸易、投资和汇款),而无需以第三方货币(如美元)为中介。

对阿根廷而言,减少对美元的需求是当务之急。阿根廷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及机械设备均高度依赖进口,因此其经济发展受到外部限制。我曾在观察者网发表一篇关于拉美共同货币SUR的文章,指出经常账户的结构性失衡是阿根廷所面临的长期挑战——经常账户的失衡正是货币短缺的罪魁祸首。但与此同时,美元的短缺致使美元价格增高,进而引发整体价格水平上升、工资购买力下降。农业出口财团和金融资本从本币的贬值中获益,持有大量美元。

简言之,阿根廷亟需解决外汇短缺问题——尽管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过去两周内,阿根廷一直饱受金融动荡的困扰,其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预货币市场。受大选前不确定性的影响,比索(阿根廷货币)的汇率开始下跌。为了规避金融危机、缓解高达104%的通胀率所造成的影响,阿根廷实行了严格的货币管制。周二,比索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27比索;但“蓝色美元”(一种平行市场)上的汇率达到官方汇率的两倍有余,近1美元兑500比索。

阿根廷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445亿美元债务计划,限制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并为央行储备设定了目标。根据阿根廷央行数据,截至4月24日,阿根廷的国际储备为364.7亿美元,较1月2日的446.08亿美元下降了18%。

阿根廷之所以欠下无法偿清的债务,主要是由于前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2015-2019年在任)及其新自由主义政府与IMF签署了数额空前的贷款协议。不过,IMF和美国对阿根廷政策的干预可以追溯至更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