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将货币制度用作武器的行为,有时反而会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以俄罗斯为例,2013年,俄罗斯出口额中92%以美元结算,自2014年美国对俄制裁以来,这一比例直线下降:俄罗斯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出口额中仅22%以美元结算,欧元取代了美元,在俄罗斯国际结算货币中居于首位。2014年,(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莫斯科,期间,中俄签署38项协议,深化了能源合作,并达成了价值1500亿元人民币(约合245亿美元)、为期3年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到期后再度延长3年。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了限制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美国领导的国际金融交易系统SWIFT将俄罗斯银行踢出。随即,人民币在俄罗斯贸易、投资和金融跨境交易中的地位蒸蒸日上。2022年9月,中俄达成协议,以卢布和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今年早些时候,俄财政部宣布将改用人民币进行市场交易,并修改了国家财富基金的结构,俄资产的60%将以人民币的形式持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至今年2月,人民币已取代美元,成为俄罗斯最常用的国际结算货币。

为抵御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泰国央行正与中国人民银行商议,以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近日也于北京签署协议,承诺以人民币和雷亚尔(巴西货币)结算双边贸易。

印度和孟加拉国也是去美元化的典型案例。两国已达成协议,以本币结算部分双边贸易:印度对孟加拉国的出口额(上一财年约为136.9亿美元)中,20亿美元将以卢比(印度货币)交易,其余部分使用美元;而孟加拉国对印度的出口额(上一财年约为20亿美元)将全部以卢比和塔卡(孟加拉国货币)交易。早在孟加拉国之前,俄罗斯、德国、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阿曼和新西兰等18个国家就已与印度达成协议,以卢比结算对印贸易。根据东盟的计划,为了减轻对国际货币的依赖,东盟成员国在进行金融贸易时,将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使用,转而以本币结算。

今年3月,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量首次超过美国。3月,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收款创下了5499亿美元的纪录(占交易总额的48.4%),而美元的占比由2月的48.6%滑落到3月的46.5%。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致力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增强其实力。

然而,SWIFT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贸易中,仍有41.7%的份额以美元支付;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别占据32.64%、6.19%和4.78%;人民币以2.26%屈居其后。世界各地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元霸权仍未终结,但已面临挑战。全球南方正采取反制措施以捍卫自身的发展与主权,或将引发一场长期的货币战争。这意味着二战以来的地缘政治秩序正发生深刻转变——由美国霸权下的单极世界,转向多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