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魂,飞天之翼可翱翔

飞机是航空业的支柱产品,代表航空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先进程度的象征。

黄俊说:“我国航空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完整的航空工业和技术体系,但在先进战斗机、大飞机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国际大环境看,与上世纪中期前的飞速发展相比,航空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而平稳的发展时期,这就对飞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是维持航空业活力和推动其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飞机的设计创新要有牵引和推动力。所以我认为,从民用客机和未来战斗机的研究设计来讲,‘需求牵引,技术推动’仍然是飞机创新设计的最重要源动力。”

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民航飞机设计,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成果作为手段,也需要坚实的航空工业基础作为支撑,更需要一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航空人才的共同努力。培养飞机设计领域的顶尖创新型人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根本责任。黄俊说:“好的想法自然重要,但飞机那么复杂,不是有一个好主意飞机就能做出来了。”因此,北航培养飞机设计的人才,做法就是在扎实的基础理论和飞机设计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秉承“创新源于实践”的思想,针对飞机设计的多科性、试验性、工程性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把飞机的研制过程完整走一遍,以此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我国航空事业的热情。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黄俊所在的航空学院、学校、教育部、原国防科工委以及国内飞机设计院所的支持下,2001年,黄俊负责建立了北航“微小型飞行器设计实验室”,并于2004年扩建成“航空创新实践基地”。

基地以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空天飞机、微型航空器为背景,以学校“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为指导,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新概念、新思想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在导师和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方案论证、设计、分析、加工、组装、地面测试、仿真飞行,最后取得经过外场试飞验证的各种创新性飞行器模型样机或试验样机,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创新意识、综合应用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协作攻关的创新能力,奠定学生对飞行器设计、分析、制造、试验和试飞全过程的工程基础。

依托航空创新实践基地,面对飞行器设计专业各层次学生,黄俊领导创建并发展成本研一体、课内外结合、覆盖校内外、留学生和国(境)外研修生也受益的航空人才实验教学体系;锻炼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十年来,已经探索出了一种培养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的新方式,取得了丰硕的课程成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依托基地的课程作品连续10年在北航“冯如杯”科技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以航空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北航航模队,连续多年取得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载重项目冠军。经过基地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003年,温总理视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发展我们自己的大飞机,担子落在同学们肩上!”时隔8年,当时亲耳听到总理这一希望的北航学子,有许多跟黄俊一样,就忙碌在飞机设计一线。正是他们用矢志不移的创新精神架起了中国自己用以沟通世界的空中桥梁,塑造了用以保证国家安定富强的长空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