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并占领空间这一战略制高点,有效规避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航天事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亟需采取的行动、各个空间大国的国家行为。为整合我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资源,子午工程应运而生。

子午工程是中国科学家独创

子午工程是“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简称,它沿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线附近现有的15个综合性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络。随着地球自转,子午圈上的空间环境将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实现对地球上空的空间环境的全球扫描。因此沿子午线配置空间环境监测链,对于了解近地空间环境全球结构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我国空间环境的地基监测历史悠久,在1957年就积极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联测活动,但是这些观测多属单个台站进行的孤立监测,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观测体系。

1993年,中科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魏奉思、王水等专家提出了子午工程的构想,当时作为中国空间物理发展规划建议附件,于1994年初上报国家科委。1997年6月,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子午工程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历经多年的筹划准备和推进,2008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

子午工程充分利用中国地域优势,能够在地面持续运行,具有创新科学构思、网络式、综合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