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将决定着中国载人登月的时间表。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人用两条腿走路,缺了哪一条腿都不行”。

在常人看来,载人航天与载人登月的技术原理大同小异。其实,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需要克服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对接等诸多技术难题。

以航天服为例。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的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件衣服,而是“一个小型的太空飞行器”,是经过4年多攻关研制而成。

相比300多公里高度的太空轨道环境,38万公里外月球上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夜间温度低至-180℃,白天温度高达150℃。连嫦娥三号无人探测器,科技人员都要为其加装上“黄金甲”,增强其生存能力。

未来载人登月,月球服是不可缺少的装备。这套“天衣”的科技含量和研制难度,远远要超过“飞天”舱外航天服。1969年7月,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行走,身穿的月球服重19.69千克,其背部有一个能保证航天员在月面工作8个小时的生命保障系统。

此外,从单纯的技术环节上讲,载人登月需要在近月轨道的超远距离上进行空间交会对接,需要更为先进、稳定的着陆返回式飞船……这些技术,目前在我国载人航天进程中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探索,同时还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深入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