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器,神舟飞船,降落伞,试验器

 

  开伞回收:“想不到的困难”

  11月1日6时31分,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抛掉伞舱盖弹出降落伞,随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这也让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行试验器回收系统主任设计师荣伟松了一口气。利用降落伞减速降落是整个试验的最后一步,他承认,尽管此前已经负责多次神舟飞船返回舱的回收任务,但这次他的确感受到特别的压力。

  返回器首次再入大气层结束后,飞行速度会下降到第一宇宙速度,因此第二次再入过程就与神舟飞船返回类似。荣伟透露,返回器的体积只有神舟飞船的1/8,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神舟飞船的回收系统等比例缩小,根本行不通。荣伟解释说,例如神舟飞船降落伞的伞绳有几十根,如果按比例把返回器伞绳减成几根,降落伞在空中难以成形,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力减速。此外伞绳的直径只有几毫米,如按比例缩小,强度难以保证。

  按照任务总体要求,返回器的重量和体积都受到严格限制。荣伟说,神舟飞船降落伞的面积达上千平方米,通过新材料很容易把重量减下来。但返回器的降落伞本身面积就不大,用新材料减重的余地有限,只能靠系统设计来减重。而且返回器的质量小,受外界干扰更厉害。科研人员在试验中发现,与神舟飞船沉重的伞舱盖相比,返回器的伞舱盖重量小,更容易受气流扰动,直接影响开伞的可靠性。光为解决这个弹伞舱盖问题,他们就进行了数十次测试。此外返回器在穿越大气层时经受的高温比神舟飞船更高,开伞装置的工作温度高了至少一倍,这也需要新技术来解决。据介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开伞动作,其实技术含量很高。为研制不同高速下的开伞技术,美国用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