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有重要活动需通知对方,如逢年过节,邀请对方过来吃饭喝酒。协议签署以后,我们过春节了,就请他们过来;他们过东正教圣诞节或是穆斯林斋月,也会请我们过去。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一下子就消失了。双方脱离接触后,不再荷枪实弹,中间的缓冲地带只有山羊、骆驼这些动物。他们还总是和我们说,你们春节请我们吃的东西,比我们请你们吃的好多了。

就在前些天,我还问一些印度人,你们能做到这样吗?我们说了双方脱离接触,结果你们又来占几个山头;那几个山头5000米,冬天马上到了,我们不上去,等到你们受不了退下去了再说。这种行为毫无意义,脱离接触就是需要双方有互信机制。

一年之后,1997年,五国又在莫斯科签署了第二份协议,即《边界裁军协议》。协议规定,双方脱离接触后,各自按步骤裁减军队数量,部署边境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等等。逐渐的,边境地区的正规军力量就没有了,只剩下民兵。

潘光:中亚又起风云,想起苏联解体后“上海五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往事

1997年4月24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这两年的会议开完以后,接着就是具体的两国边界谈判,这就不需要五个国家一起谈,而是一个接一个解决。最后解决的是中塔边界,因为涉及帕米尔高原自治县的争议问题,即当地居住这究竟是塔吉克人还是维吾尔人,因为这些人口是19世纪从新疆过去的,我们主张是维吾尔人,他们主张是塔吉克人,双方就这个问题纠缠了很久。但是,在解决过程中会有相互影响效应,比如中俄边界已经解决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也会希望赶快解决,最后就剩塔吉克斯坦,人家都解决了,中塔不解决也不行。

我曾经去过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个县位于多国交界处,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阿富汗只有92公里,就是瓦罕走廊这一带。但地图上,中巴印边界用虚线表示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没有划定,中国和印度边界也没有划定。

可见,“上海五国”最初就是这么来的,等到边界问题双边谈判结束后,“五国组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最终,各国商量后,决定继续保留这一机制,主要的功能是反恐和经济合作。

当时的背景是,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上台,直接威胁到周边所有中亚国家。塔利班提出“圣战”,甚至威胁要延烧到俄罗斯、中国、塔吉克斯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