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泽】

2021年11月,几张俄罗斯乌克兰边境不远之处大规模部署军队的卫星图配“俄罗斯可能在计划入侵乌克兰”标题的新闻报道,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拉向关注俄乌两国的关系走向。

伴随俄乌局势紧张程度的提升,乌克兰沦为大国博弈竞技场的处境日益明显,尤其是信息领域,真相与谣言齐飞,既拼多方现有的舆论造势能力,也考验各自以往在乌克兰耕耘的深度。作为拉脱维亚人,外加专业研究新闻传播,笔者对这一议题自然十分关注。

可以说,十几年内,乌克兰历经的橙色革命、Euromaidan抗议运动(被称为“亲欧盟示威”)、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地区的地方主义,都在折射美俄争夺乌克兰政治控制权的意图,而信息时代下,具有舆论引导能力的媒体实践与大国地缘政治诉求之间有何关联的视角,越来越受关注。

要想回答乌克兰信息空间为何与如何陷入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泥潭中,成为把乌克兰推向今日局面的力量之一,这就要从根本原因说起。

一、国家构建与传播网络

在历史长河中,乌克兰的领土一直处在西方与斯拉夫文明、不同社会实践和政权的交界地带。西部曾被波兰政权管控、东部被沙皇俄国统治,再加上苏联期间加盟国的“俄罗斯化”等历史经历,催生了乌克兰地区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多样性中的不同逐渐被置于放大镜下,为1991年独立于苏联的乌克兰建立新“和而不同”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重重挑战。

20世纪末,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信息社会的建设,电视媒体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成为了许多国家塑造与传播其形象及提升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过,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开始有本土媒体时,媒体发展的命运并未全面掌握在国家手中,私营属性为乌克兰的信息空间装满不同声音并让它们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像当初全国覆盖率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Inter》和《1+1》的所有权,分别是乌克兰社会民主党党员伊戈尔·普罗志尼科夫和三位商人。类似的国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迄今为止乌克兰媒体环境的发展状态。

本土媒体成为寡头经济、不同政党竞争和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平台;不同频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报道与阐述的角度不同、传播的政见不一,增加了社会思想的分化。

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是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在试图借助历史记忆建立强大的国家认同时,追授二战期间“民族主义运动组织”领袖斯捷潘·班德拉(Stephan Bandera)为民族英雄,这事件引发了乌克兰社会的强烈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