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 田瑞颖

我国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面积之和已达到23万平方公里,超过美国全部60个国家公园面积之和。未来国家公园总面积预计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也远高于美国2.3%和世界平均3.4%的水平。

国家公园不能简单理解为“无人区”,更不能当作城市公园或旅游度假区。

“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来保护,而不是建立禁区。

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

中国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是“人与天谐”。

“体制机制是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公园法》。

不久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遴选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

随着国家公园建设迎来“黄金时代”,如何高质量稳步推进?如何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近日,多位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专家学者在北京进行了一场精彩“论道”。

科学定位 “国家公园不是无人区”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相继设立了国家公园。2021年10月,我国也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

那么,我国的国家公园有何特色?与国内传统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又有何不同?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曾担任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组组长。他表示,科学是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也是规划的基础、布局的基础、监测的基础和治理的基础。

他指出,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类型,也是与公众最密切的一种类型。其首要目标是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国家公园不能简单理解为‘无人区’,更不能当作城市公园或旅游度假区。”杨锐认为,国家公园应该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他看来,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背景、规模、速度和难度与其他国家相比,都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更强调生态保护,还有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做支撑。

除了建设速度,我国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面积之和已达到23万平方公里,超过美国全部60个国家公园面积之和。未来国家公园总面积预计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也远高于美国2.3%和世界平均3.4%的水平。

杨锐还指出,我国的国家公园多处于偏远地区,无论从保护和发展、自然保护地与人居环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结构性矛盾来看,其建设难度都是最高,挑战性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