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保尔】

今年夏天,想必很多南方朋友都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骄阳似火”。据报道,截止8月12日,上海40℃以上的高温天已经刷新了历史记录,并且还将继续创造历史。

高温不止炙烤着城市丛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暑期通常是长江流域的汛期,但今年八月中旬长江干流水位竟然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值,第一大湖鄱阳湖的水位更是下降了八米多。根据气象报道,未来一段时间超高温会继续笼罩江南,而且会扩大到江淮、中原地区。以至于有人惊呼说:“半个中国的温度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事实上,这么说有些夸张了。放眼全球,当前的极端天气并不独存于中国,在亚欧大陆的西端,欧洲也同样在经历高温的炙烤。有人将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联,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偶然事件。

为何会有极端气候?这个问题仍留待气象专家来解释。但就人类文明的经验而言,我们所经历的的寒冬、酷暑可能都还算不上最极端的状况。当前的气象记录,最多不过二百年的时间,而气候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极端天气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史。

相关报道

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

我们无需追述到太过古老的地质时期,仅就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而言,气候变化就已经堪称剧烈。

假如你有幸穿越到殷商时代,一定会发现当时的气候环境、生态物种都与今天大不相同。三千年前的中原大地气候更为湿润,温度也远高于今天。甲骨文和出土骨骸都证明,商朝人曾经在都城附近捕捉过野生大象。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今日作为河南省简称的“豫”字,即意为一人牵象。如此言之,当时安阳的气候或许堪比今天的西双版纳。

在大象等物证的加持下,很多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可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为湿热的时代,此后气候则趋于转冷,大象也日渐南去。但在秦汉时期,温度又有所回升,黄河流域的水热条件依然胜过今日。《史记》、《汉书》都记载当时中原、山东大量种植桑树、竹子等亚热带植物。汉武帝时黄河决口,朝廷曾命令砍伐河南淇县竹林,用于编筐盛石,堵塞决口。

不过,到了三百多年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再度转寒,当时的冬天比今日更冷。曹魏时淮河曾大面积封冻,以至于阻碍了曹丕视察扬州。在南朝都城建康,冬季能够制作天然大冰块用以建造“冰房”。在淮河干流极少结冰、南京只是偶有零下的今天,这种情景几乎很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