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奈希德·哈贾尔 译/观察者网 宁栎】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建国时,爆发了冲突、大规模强奸和20世纪一些最血腥的种族屠杀事件。立足未稳的印度领导人警告说,巴基斯坦坚持独立是错误的。许多当代观察家可能会称赞这是先见之明。巴基斯坦现在是一个核大国,人均GDP并不落后印度太多,但国内充斥着极端主义,债务高涨,文人政客软弱腐败,军队输掉了每一场战争却主宰着国家。

然而,在幸灾乐祸之前,印度人应该回想一下,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为什么如此坚定地要在前英属印度里建立一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家园。因为真纳预感到,在一个由印度教徒主导的国家,穆斯林的权利不明朗。

75年后的今天,印度困境证明了真纳的明智。印度拥有全球第三的穆斯林人口,自2014年以来,在头顶光环的总理莫迪领导的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领导下,穆斯林面临的敌意明显增加。印度穆斯林一直是政客、媒体和民团的目标。穆斯林的权利受到侵蚀,社会地位削弱。印度这个曾激烈反对印巴分治的国家,现在似乎有意确认其核心诉求。

1992年印度教激进分子冲击巴布里清真寺(来源:路透社)

当然,在当时,对歧视的恐惧并不是激励巴基斯坦独立的唯一因素。穆斯林地主想侵占肥沃农田,教士们想建立按照伊斯兰教义运行的社会。农民们被告知终于可以摆脱印度教债务人的盘剥了。即使是出身律师的真纳也不免偶尔鼓动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太不同了,永远无法和平共处。

尽管如此,真纳最担心的还是穆斯林在统一的印度被忽视。在印度独立之前十年,真纳和国大党领导人是亲密的盟友,包括“圣雄”甘地和之后的第一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等。但最终真纳和他们分手了。当尼赫鲁暗示英国人一旦撤离国大党就不会遵守蒙巴顿协议后,真纳在1946年决定从妥协方案中退出,尽管英国人还一再挽留。

印巴分治结果几乎证明真纳的预见。在独立后短短几周内,大约有20万到200万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遇害,1400万人背井离乡。最大的屠杀基本发生在对新边界印度一侧穆斯林村庄的袭击。

然而,印度的开国元勋们冒着生命危险反驳真纳的论点。骚乱蔓延到印度首都德里时,警察和基层政府官员加入对穆斯林的屠杀,这时尼赫鲁没带什么守卫就走上街头,阻止暴徒,发表公开演讲,促进社区和谐。尼赫鲁坚持政府要尽力来保护穆斯林和印度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