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年轻人加深认识彼此,产生更多亲近感,更多了解相互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将会有助于提升两国的金融合作与货币使用。

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目前最紧迫需要提升的,是进一步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进而在结算支付体系上摆脱过往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2022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的比例有可能达到45%,甚至60%,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中俄两国的关系不能重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大国争斗”的老路。中俄之间需要永久和平、互信,走向人类合作、互信、尊重的文明新时代。这就需要有更多高层次的专家来构建。我们这些智库学者也是责无旁贷。

第四,建议俄罗斯强化“向东看”的意识,将其真正转化为融入欧亚一体化的行动。

普京“向东看”政策是正确的。但是,最高决策层提出“向东看”的紧迫感,似乎并没有转化为足够快效率的“向东行”行动。

正如我参加东方经济论坛提交的会议论文《21世纪是远东的世纪》所说,远东代表着中国、东盟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集体崛起与一体化进程。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的远东经济圈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50%以上的份额。

远东正在形成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带,中日韩东盟之间形成跨境劳动分工的国际格局,出口总额已超过欧盟和北美的总和,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正在转移至远东。远东正在成为智能革命的创新高地,使越来越多的人才被远东所吸引。

17世纪彼得大帝曾到欧洲学习技术,当时欧洲也才刚刚崛起,当时俄罗斯人的谦虚与勤奋,最终造就了近代俄罗斯的崛起。

21世纪,亚洲在崛起,呼唤新的彼得大帝式的俄罗斯学者、俄罗斯政治家来亚洲调研,重新发现亚洲,重新发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