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中后期,随着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LG化学的电池部门变得庞大,并接连迎来了世界知名电动汽车公司的客户。从2019年开始,和SK Innovation打了约2年的官司,饱受煎熬。

2020年,该业务分拆,LG能源解决方案问世,并于2022年在KOSPI上市。目前,在全世界拥有20多家客户公司的LG能源解决方案正与中国宁德时代争夺领先地位。

LG能源解决方案在与本田合作之前,曾与日本客户进行过交易。去年,继为日产的中型运动型多用途车(SUV)“Ariya Electric Vehicle”供应电池后,又与日本商用车制造商五十铃签订了圆柱形电池合同。预计从今年开始供应,估计以万亿韩元为单位。

去年还传出了正在与日本排名第一的丰田进行电池相关讨论的消息。随着近期取得相当部分进展,业内认为近期将公开成立合资公司等具体合作方案。

事实上,对于海外企业来说,日本汽车市场的门槛非常高。一种强烈的影响是“Keiretsu(子公司)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只有附属公司或国内公司才能与整车制造商合作。因为日本对技术能力感到自豪,所以对外国合作公司更加排斥。

尽管如此,与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携手合作是因为别无选择。首先,除了松下之外,日本没有大型电池制造商。丰田与松下建立了合资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Solution(PPES)”,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只是松下的首选不是丰田,而是特斯拉。松下产能扩张步伐相对缓慢,投资不多,甚至可用数量都集中在特斯拉身上,所以日系电动车并不多。

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影响,使用中国电池并不容易。欧洲初创企业低迷,三星SDI和SK On难以覆盖欧美客户。最终剩下的选择只有LG能源解决方案。当然,LG能源解决方案在技术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参考,全球汽车公司前十名中,只有丰田、铃木尚未与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结成同盟。照此下去,继丰田之后,铃木也很有可能出手。

另一方面,日本虽然是传统汽车强国,但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却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执着于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向电动汽车的过渡相对较晚。丰田、本田、索尼等企业虽然纷纷进行了商业化,但外界对其的看法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