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成为独立后乌克兰的一部份,莫斯科承认乌克兰拥有克里米亚的行政管辖权。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亚半岛宣布所谓独立,后来也是在俄罗斯的调解下,乌克兰议会同意克里米亚地区高度自治,并作为一个自治共和国留在乌克兰境内,这都有法律文件支持。

此外,当时俄乌两国还达成多项协议,其中包括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一部份,以作为俄黑海舰队的基地,并按协议规定向乌政府缴纳租金。这些协议都没有承认或支持克里米亚地区主权属于俄罗斯。

外交无小事。卢大使作为中国资深职业外交官,又代表中国出任在欧洲及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驻法大使一职,其责任重大,理应谨慎行事,特别是涉及到别国主权、独立和领土这些敏感话题时,表述就更应该客观、准确,不容任何含糊其词。谨言慎行是职业外交官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对涉外官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这次(如果算上其他几次)因卢大使的矢言而引发的外交风波,负面影响是广泛和重大的,为中国与其他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蒙上了阴影。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及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外,即便多数这些国家没有强烈反应,但它们也不可避免地质疑中国的相关原则立场是否出现变化,因为毕竟卢大使是现任驻法大使,而辩称“相关言论只是代表他个人”等,令人难以信服。

归结起来,这场外交风波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三点:

首先,不利于中国更主动参与调节俄乌冲突。

本来,自中国政府今年2月25日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主张”之后,国际社会普遍都表示欢迎,俄乌冲突当事方也都予以积极肯定。当然,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加之俄乌冲突爆发后,中方从未直接谴责任何一方,或表示支持任何一方,因此,美国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担任调解人“缺乏诚信”,不大可能“秉持中立立场”。这本来已经让中国参与调节困难重重了,现在又发生卢大使矢言风波,怀疑、否认克里米亚主权归属,甚至质疑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已独立建国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家国际地位,导致西方“怀疑中国诚信论”占上风,这如何让国际社会,特别是乌方,确信中国有能力、有资格、可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和平斡旋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直接介入斡旋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