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说,发动机更换机油的标准只有一个——曲轴的转动次数。里程数和行驶时间只不过是较好衡量曲轴转动数的一个“表面数据”,十分地不准确。

我们来举个例子,有两辆车都行驶了1万公里。

第一辆车全程高速,车辆的行驶时间只用了900小时。

另一辆车,在城市里跑了1万公里,光怠速的时间就超过了1000小时。

显然,两辆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对机油的损耗是完全不同的。

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机油失效的机制包括了:

混入太多污染,通常是磨损、汽油质量导致,也有行驶环境等因素存在;

混入水汽导致乳化,在冷车情况下因缺乏空气流动不会出现,只有行驶过程中出现;

氧化导致劣化,与混入水汽相同,冷车情况下缺乏空气流动不会发生。

所以在实际行车中,比起行驶里程数和行驶时间,我们能估算的,比较准确的是耗油量。

看到这里,最初的问题“欧洲与国内换机油的差别”中的关键因素其实就可以确定为两个——同等耗油量下,环境、机油、发动机类型差别带来的损耗不同。

中外的汽车环境有何不同?

中国的汽车环境中,汽油的含硫量相对于国外会较高,如国外的标准是不大于10毫克/千克,国内的几乎在50毫克/千克。

含硫高的汽油在燃烧后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发动机曲轴箱中,具有高刺激性和腐蚀性的硫会让金属器械产生变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更多,损耗的机油更多。

与此同时,不是说自己的油好就不用担心,而是整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