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初期,俄军的行动重点强调机动和隐蔽。无论是南线克里米亚方向、还是北线的哈尔科夫、苏梅以及基辅方向,先头部队在行动开始后都是快速向敌后穿插。遇到小股敌军,简单的击溃,绝不恋战。遇到城镇,打通外围环城交通线后,不急于实施攻坚,主力直接奔向预定目标。

奔袭途中俄军为何“丢盔弃甲”?俄军教训,再次证明我军先见之明奔袭途中俄军为何“丢盔弃甲”?俄军教训,再次证明我军先见之明

俄军对赫尔松和梅利托波尔突击的里程

回顾俄军的突击过程,就会发现它们的穿插行动已经在挑战装备的极限。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到戈斯托梅利机场,耗时约5小时,突击里程超过120公里;克里米亚边境到赫尔松,耗时约20小时,突击里程接近200公里;梅利托波尔到波尔塔瓦,耗时15个小时,突击里程接近100公里。

虽然主战坦克和履带式步战车,看起来皮糙肉厚,其实它们非常娇贵、脆弱。按照冷战时期的苏军教范,坦克部队基本战术兵团,单日行军最大里程为150-200公里,经过250-300公里复杂条件行军后,预计将会有10-15%的坦克发生故障。这时就需要伴随保障分队及时维护抢修,在短时间内恢复大部分故障装备的战斗力。

在机械化部队中,履带式车辆的维护工作非常繁琐。冷战时代苏军摩步营和坦克营的标准编制是31车,每营自带1个技术保障排,装备1辆装甲抢救车、2辆机动式工作车间、1辆吊车和1辆电源车。全营履带式车辆一般有2种不同型号的底盘。

奔袭途中俄军为何“丢盔弃甲”?俄军教训,再次证明我军先见之明

俄军装备的БРЭМ-1型装甲抢救车

可现在的俄军“营战术群”,伴随的维护兵力还是1个技术保障排,而全群的车辆数量和类型却大幅增加。以履带式底盘为例,摩步连和坦克连的步战车、主战坦克至少有30辆,至少2个不同型号的底盘。比如,炮兵连的履带式自行火炮6-12辆,使用ГМЗ通用底盘,而防空连有6辆车,使用ГМ-5975底盘,电子战连、防化连以及营部还有若干的МТ-ЛБ底盘。草草算下来,在“营战术群”中,需要保障的履带式车辆超过50辆,而且还分为4种不同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