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炮-17”和UR-100N同为两级液体燃料洲际导弹,但前者前部采用直径不断缩减的设计,容积率不如后者;且UR-100N作为苏联第三代弹道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合金材料和共底储箱、压缩级间段等多种提高干质比的设计,其燃料占全弹的比重高达92%。

朝鲜很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技术。“火星炮-17”起飞质量的合理估计应当在90至100吨之间,其弹体空间利用率不及UR-100N,故起飞质量略轻。

萌虎鲸:重量远超东风41,朝鲜新“火星炮”有多强?

发动机燃烧室点火前燃气发生器的预先点火,这是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的典型特征 图源:朝中社

“火星炮-17”是明显的两级导弹,这可以从其弹体侧面的线缆通道判定出来。尚不确定该弹是否有末助推级——一种在弹头下方用来补速增程并分配多弹头的“第三级”。如果真的加上了这样的装置,那么该弹就会具备MIRV(多重分导再入大气层载具)能力。目前为止,美日负责监测朝鲜导弹的雷达并未报告存在多弹头目标,我们姑且认为“火星炮-17”尽管具备升级为分导导弹的潜力,眼下还不具备这一现代洲际导弹必备的特征。

另外,导弹的一级长度至少是二级的四倍,燃料储箱部分的长度差距很可能更大,再加上二级储箱部分的平均直径小于一级,这意味着一二级的满载质量可能存在6-6.5倍的差距。这比其他国家的液体导弹级间质量比要大不少。

尽管在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设计中,级间质量分配没有一个标准的设计,但如果级间质量差距过大,可能会造成重力和阻力损失较大的情况。“火星炮-17”之所以要这样设计,可能与二级发动机的推力较小有关。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二级发动机工作或试车的资料流出,所以这纯粹是猜测。

在醒目的黑白交错格子涂装的导弹二级上方是导弹的弹头部分。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白色的头部部分为一巨大的整体弹头,和弹体分离后便以现在的外形直接再入大气层。另一种可能是整流罩,弹头处于整流罩的保护中,当导弹飞离大气层后整流罩便会脱落。

个人认为其是整流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来是下沿环绕着一圈引人注目,大小不一的开口,推测可能是抛罩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二来是整流罩和小弹头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洲际导弹强调突防能力的设计理念,未来升级MRV或MIRV也更方便。

萌虎鲸:重量远超东风41,朝鲜新“火星炮”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