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兵式上展现的“火星炮-17”洲际弹道导弹

运载“火星炮-17”的是一型独特的11轴TEL(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这和“火星-15”运载车不具备发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朝鲜这一型TEL和中俄的同类产品相比,轮径明显更大,重心更高,速度也更慢,一切似乎都指向其超高的吨位:笔者估计其战斗全重可能超过165吨。在视频中,导弹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对TEL造成了严重的烧灼,估计在每次发射后都要进行工作量不小的维护。

独一无二的机动重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

在“火星炮-17”之前,存在过机动液体导弹的设想,也存在过重型机动导弹方案,但从未有人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中国在东风四号远程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后,于1973年下半年提出研制两级可储存液体燃料动力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14,其起飞质量约30-40吨,可将700千克的弹头投掷到8000多千米的距离上。1978年该项目改名为东风-22,直到上世纪末决定专心发展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才被终结。

机动的液体导弹远比固体导弹更危险,当运输过程中出现储罐的磕碰,很有可能导致燃料的泄露。而可储存肼类燃料的特性是当氧化剂和燃料接触时,就会发生自燃。美苏类似燃料的导弹在潜艇和地下井中都曾发生过因为泄露导致的爆炸(苏联K-219潜艇灾难和美国大马士革泰坦II爆炸事故),更别提更易发生磕碰的机动部署了。

萌虎鲸:重量远超东风41,朝鲜新“火星炮”有多强?

RT-23 UTTH的公路机动版本Celina-2的TEL模型,尽管性能强大,但可行性和生存性十分低下

而把超大质量(起飞质量大于80吨)的洲际导弹机动起来也存在方案,这就是苏联80年代Celina-2计划,将起飞质量近105吨的三级固体洲际弹道导弹RT-23 UTTH(北约代号SS-24“手术刀”)用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厂生产的MAZ-7907超重型运载车进行公路机动。

MAZ-7907拥有12轴24轮,全重250吨,最大载重量150吨,使用1250马力的燃气轮机作为动力,最高时速24千米/小时。不过苏联设计师很快发现,对于这么重的导弹来说,地下井和铁路机动显然更加适合,于是最终取消了该计划。

重型、液体导弹和机动,这三者好似不可能三角,然而朝鲜却奇迹般地将他们同时“实现”了。表面上这是“武德充沛”,其实背后凸显着朝鲜技术路线选择上的无奈。

火箭航天伟大的先驱——谢尔盖·科罗廖夫曾经说过,液体燃料适合航天,固体燃料适合导弹。朝鲜当然想发展更安全可靠的固体洲际导弹,然而固体火箭发动机尽管看起来远比液体发动机简单,但实际上它更注重工艺,而工艺的研发无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试验,朝鲜作为经济困难的国家,其大型固体发动机的研发进度无法保障洲际导弹的政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