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进化中,三年一变的歼二十战斗机不同阶段的变化和产量

2001 和2002号验证机使用类似F-22战斗机的一体化无框式座舱盖,这种座舱盖全向视野和雷达反射面积上有优势,但透明件要足够的强度就要加到足够的厚度,不但重量重,还很难使用反应速度更快的穿盖弹射技术,只能使用反应慢的抛盖弹射方式,2011号改为带内侧支撑框的变厚度座舱盖,有效减少结构重量,舱盖顶部加装了一组线状微爆索,弹射时微爆索将座舱炸成均匀碎块让飞行员及时弹出,逃生几率上升,这个设计和F-35战斗机基本一样,座舱盖虽然增加了加强框,但仍然是一体成形的,这一点和采用两段式座舱盖设计的苏57明显不同,不过奇怪的2011号仍然保留了原来了抛盖设计的火箭推力装置。

悄悄进化中,三年一变的歼二十战斗机不同阶段的变化和产量

其他的改进有铆钉、螺钉内埋固定,取消了机首空速管,取消了减速板,减去了液压机构和安装空间,表面开口舱盖、弹仓门和起落架舱门由多组锯齿形改为简单的单个锯齿形,减少了前起落架舱门反射的爬行波在侧弹舱门产生干涉波,前起落架舱门加强筋大幅简化,弹仓尺寸也有加大,主要口盖、天线窗口边缘安装了吸波结构贴片,减速伞舱也从2001和2002号的在全动垂尾前面移动到两个垂尾中间,几乎整个埋入两台发动机中间的凹槽,总体来看,2011号就是歼-20的最终形态,以后的气动外形和结构不再修改,进入全面技术冻结阶段。此后的2012号-2016号基本相同,没有有太大的改变,只是2015年1月露面的2017号原型机水平尾翼稍作修改,座舱盖变高,座舱镀了金色吸波膜,微爆索形状也有所变化,2015年12月的2101号设计细节和2017号完全一致,这是正式的量产型,

三:A状态歼-20

悄悄进化中,三年一变的歼二十战斗机不同阶段的变化和产量

2016年12月8日,78271号至78276号等6架歼-20量产型出现在沧州,这个机身编号意味已经正式服役,2016年3月,歼-20正式公开,并在在2018年1月开始进行实战化训练,当然不是服役就了事,还要让部队掌握运用方法,摸索飞机的性能特点,总结经验,编写训练大纲和使用条例,与厂家交流改进飞机性能。这批量产版歼-20属于A状态,也就是使用的是AL-31F发动机,特征是尾喷管调节片呈宽窄交错非均匀排,在歼-20设计之初就预定要使用150千牛推力发动机,但当时中国仅有120千牛推力的AL-31F发动机可用,不得不研制新的涡扇-15发动机,这是风险很大的方案,歼-20研发工作非常顺利,但涡扇-15发动机就不是很顺利,为此只能先装AL-31F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