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一新加坡眼,1980年,一个54岁的中年人从中国来到新加坡。

他很低调。许多同级别的中国高官都住乌节路的五星级酒店,他却选择了一家三星级酒店。在新加坡的两个星期内,他坐着新加坡联络官自己驾驶的普通车子,有时甚至坐德士或步行

就在一年之前,1979年4月,邓小平提议建立经济特区,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特区内设厂。这位中年官员原本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局长,现在调到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工作

他抵达新加坡之后,新加坡政府派给他的联络官是经济发展局的一名司长,名叫吴博韬。

十年后,1990年,吴博韬给李光耀写了个重点人物印象简报,他这么描述:“此人认真勤奋,明察秋毫,会仔细研究每个问题,做笔记,凡事追根究底。他是个节俭清廉的官员,但是看起来不像是个擅长政治的人物。”

吴博韬之所以十年后才写这个简报,是因为这位中年人刚登上了最高位

他,就是江泽民。

江泽民:新加坡吸引外资一定有秘诀

1980年,在新加坡两个星期的考察之后,江泽民对吴博韬说:“你没把话说完,新加坡一定还有秘密。中国的土地、水源、能源、劳工,成本都低得多,但是你们能吸引这么多外国投资,我们却做不到,到底你们秘诀是什么?”

吴博韬很为难地说,关键在于外界对新加坡政治的信心,以及新加坡自身的经济生产力。他拿出商业环境风险指数报告让江泽民看。在那个时代,在一甲到三丙的评分中,新加坡被评为一甲,但当时的中国甚至不在评分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