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赠送给中国的米格-23)

最开始,埃及希望中国能够派人去帮助它维护安-24运输机。同时,还提出了向中国进口战斗机的意向。航空工业抓住这样一个良机,以时任中航技出口处处长刘国民为团长,组成七人代表团,准备到埃及去洽谈此事。此时应该是在1979年的春天,这个历史时间点尤为关键。

我们今天回顾当时的一些细节,感觉非常令人唏嘘。

(苏联时期,安-24运输机是最常见的机型之一)

当时的吕东部长指示代表团,说“你们这次去卖飞机,做买卖就是要现汇,哪怕是1美元都行”。这话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演绎,但实际上真实情况真的如此。

在1978年、1979年,中国一年的外贸总额也只有200亿美元。在这样一个盘子下,可见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么得少。以如此的外汇储备,想投资一些重大的项目,或者采购一些重要的装备,维持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发展,是很难进行的。

国家急需外汇,我们到埃及去洽谈军贸,就是要现汇,解决国家燃眉之急。经历了动乱时期的中国,经济极待发展。当时的经济已经处在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水平上,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动因。

在去埃及之前,代表团本来应该是先研究我们跟埃及洽谈的对策,以及合同的内容等。但实际上代表团无暇顾及此事,都在想到哪找点外汇。因为当时我们的军机都是无偿援外的,账面上没外汇。

为此,中航技的代表团就找到了外经贸部,外经贸部的部长对此事非常支持,大笔一挥给拨了1000美元。这1000美元在1979年的时候,可是了不得的一笔数字。

结果中航技代表团拿着这个批条到下面的司局去落实,人家两手一拍,说部长批了也没用,我们外经贸部现在手上也没有外汇。

最后,负责对外联络的龚瑛给刘国民掏出一张5美元纸币,这是以前三机部出国小组节约下来的。而这5美元就是中航技代表团所拥有的唯一一笔经费。在如此的艰难局面之下,代表团踏上了埃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