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刘国民同时任埃及空军司令助理肖克里将军合影留念)

万事开头难,跟埃及刚开始谈,就闹了个僵持。

埃及认为,我国还是按照过去的逻辑,可以无偿援外的。结果一看,中国的政策变了,而且中国的飞机改为明码标价了。埃及觉得,这样的生意没法谈。于是我们向埃方解释,中国的体制正在改变,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军贸是要做的,无偿也是不可能的。

代表团在埃及上下活动,不断的解释,最后通过当时的副总统穆巴拉克,一直打通了整个政府的关节,取得了对方的理解。他理解中国的处境,同时也认为中国提供的军贸条件,是可以接受的。

(当时的时任副总统穆巴拉克)

最后经过45天的艰难谈判,最终敲定埃及从中国进口44架歼-6以及6架歼教-6,其中还包括200多台份的发动机,总金额1.67亿美元。

1亿6700万美元,这么多外汇,是航空工业过去从来没拿过的,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大盘子都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也是改革开放最初期,我们第一笔军贸大单。

客观地说,埃及在那个时候支持了我们航空工业的发展。而通过与埃及的军贸,也让我们看到了机遇。

(歼-6)

跟着拿了这个订单,就要打破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产品生产完后,航空工业找到中海运,希望中海运能够承运这些飞机,中海运直接表态称,国家没有这项运输计划。

总而言之,军贸业务跟当时我们严密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高度矛盾的。所以说,这种外贸业务,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反映在我们过去体制的政节上。

(歼教-6)

飞机运到埃及后,我们派员在埃及进行组装调试。一批工人,包括相关的翻译都在埃及工作,这期间,还有一些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