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也有利于寻求主权争夺的国际认同。一些法律专家认为,领土纠纷最终要依靠国际法庭和《海洋法》规定的“对争议领土持续、有效的控制”,比“历史主张”更为现实有效,但是中国以对争议领土“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拒绝国际仲裁。中国的法理依据主要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第121条关于“主权岛”的规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把中国南海视为“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因此只适用“12海里领海”的主张。为创造“大规模居住能力”,中国似乎决定在可居住的岛屿上引入这一特征。

  这个暗示对于菲律宾等领土要求国非常重要,通过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自由解释,中国可以在每一个占领的岛屿上要求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甚至可以对南海最南端的纳土纳群岛(Natuna Islands,菲称)的礼乐滩丰富的油气资源提出合法的要求,印度尼西亚同样宣称对里德浅滩(Reed Bank,菲称)拥有主权。

  菲律宾的战略分析认为中国的建筑也可以作为基础防御设施,为未来大规模驻军奠定基础。中国国防部宣布三沙设立警备区,作为当地的军事行政机构,便于中国与菲律宾控制的“专属经济区”进行斗争。

  菲律宾正在谋求与美国建立战略联系,要求外部势力介入南海问题,制约中国的维护主权行动。10月8日,菲律宾与2600名美军和海军舰艇进行了联合机动演习,包括所谓的两栖登陆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