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雨阳

2020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凭借其自身特殊性,呈现出饱满的发展活力。在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的逆势增长中,前5月累计增长13.3%。

美国发起的“芯片战”之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自主可控需求更加迫切。行业企业正迅速扩大融资规模,初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本土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发展,有望进一步加快。

防疫芯片市场成新风口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半导体产业产线大多处在超净环境,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的依赖度较低。其中,半导体晶圆加工与封测环节的产线常年处于开工状态,对疫情存在着天然的免疫力。受此次疫情冲击,防疫芯片市场成为新风口。

“半导体行业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支撑,无论是电子信息的哪一类产品,追溯到上游,硬件部分都是集成电路产品,测温等医疗用品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周子学分析。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也表示,在疫情期间,半导体行业开足马力生产红外测温所需芯片,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在测温芯片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下游行业做了补充。

“另外,半导体行业由于本身存在库存,不会因为疫情而导致对终端需求的供应不足。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对终端需求保持正常供应。”魏少军坦言。

据了解,即使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储存、武汉新芯、武汉弘芯三大晶圆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运转正常,未出现停工及原料断供的现象。

上半年逆势增长 中国芯加速进口替代

上半年,在中国芯片工厂高产能正常运行中,上海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实现38.7%的增长,交出了亮眼的业绩。

针对这一业绩,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作出了解读。首先,及时有效的政策使得上海半导体产业链在疫情,甚至中美贸易这些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仍然交出了比较好的业绩。其次,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设计企业对疫情影响的防范和应对最为积极,从居家办公到远程会议的有效使用,对设计企业的日常工作影响较小。另外,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防疫相关的新市场、新应用热点,上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抓住了这一波机会,包括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企业,在疫情期间一天也没有中断生产。封测和装备材料业也在疫情后期顺利复工复产。作为中国半导体重镇,这些间接反映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完整性、聚集性比较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