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已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一张新名片。正在举办的第133届广交会上,各家太阳能电池企业无不收获满满,迎来一批批欧洲、北美等地的采购商。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

“新三样”的亮眼表现并非始于今年。去年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就实现了高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00.8%、53.7%和83.4%。“新三样”在2022年全年的出口领跑整个外贸,全年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以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

“作为增长新动能,‘新三样’产品体现了中国出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中国的积极贡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谁在购买“新三样”?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新三样”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出口记录,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英国前五大市场出口分别增长88.7%、88.1%、103.5%、121.7%和118.2%,规模合计占“新三样”出口总值的71.6%。

“新三样”为何能风靡全球?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分析,“新三样”都是机电产品,出口保持高增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产业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能力,以及相关政策的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热点。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逐渐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同时,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政策也为“新三样”出口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第133届广交会上,来自瑞典的采购商弗雷德里克说:“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对太阳能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因为看重中国产品、中国技术,我们想和中国做生意。”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三样”出口旺的背后是中国相关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这一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额研发投入下,电动载人汽车的关键技术不断进步、取得突破,成本持续降低、更有竞争力。同时,中国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够满足“新三样”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推动这三类产业快速上规模、上水平。一季度,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出口“新三样”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民营企业占“新三样”出口总值的65.4%,高于民营企业占出口总体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