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报道澳大利亚“对话”网站5月16日发表法国波尔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德尔菲娜·拉埃撰写的题为《中国经济增长:价值链为亚洲邻国带来活力》的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在新冠疫情后重新开放,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复苏时期。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的最新预测,2023年和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5%和4.5%。

在4月公布的《亚洲发展展望》中,这个亚洲智库称中国会以商品和服务需求带动地区增长,同时也会通过全球供应链或价值链助推区域经济。

几十年来,贸易全球化体现为商品生产的“碎片化”,各个国家承担不同的生产任务。一国生产的半成品会被运往另外一个国家,在那里进行加工或组装为成品。在生产的每个阶段,生产国都给商品附加了价值。

对于衡量一个国家对某一商品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程度,通常会有很多数据产生,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在全球价值链中,人们一般用前向参与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中,进口半成品在本国的增值部分。同时用后向参与度来衡量一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当地的增值部分。

这种分工生产的流程让新兴国家受益匪浅,尤其是亚洲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尤为擅长,而且区域内还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发现,自本世纪初以来,所有样本国家对中国的前向参与度都在提升,这对未来肯定会有影响。

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前向参与度是最高的,其次是南非或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大国:从中国进口来的半成品在它们的出口产品中含有量很高。亚洲国家、南非和一些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后向参与度也很高。这些国家半成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含有量,也是所有样本国家中最高的。

大部分新兴国家就这样与中国一道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对于亚洲新兴国家来说,这也有着区域价值链的性质。

经济学家最近为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描绘了东盟10国受全球价值链主要合作伙伴影响的程度。他们发现,在本世纪头10年里,美国对东盟10国的影响减弱了,中国所带来的影响则增强了。2000年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少增长1%,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少增长1.7%,到2010年时这一影响扩大到了4.9%,而2020年甚至达到了6.3%。

他们的另一项分析表明,2021年东盟与全球价值链有关的贸易额增加了27.8%,这一大幅增长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正影响力来源,对区域价值链的影响比对全球价值链更为显著。